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25國慶船難想到中庸之道


2012年10月3日下午1:26


那一邊 煙花 慶典,人人喜洋洋;那一邊 船沉 海難,生離死別。
世界裡,沒有其他事情的對比會超過這麼樣子的一個極端遭遇。“極端”從來都只是一種“人的感受”;而“極端”也從來都只是人所“製造”出來的“實相”;在這種環境之下,也只需要“人”在那個產生“極端”的時刻稍為以“中庸”來“應對”發生在眼前的事情,那麼“極端的事件”就不會被“人”製造出來,在世間留下傷痛。
在今天的世界,“人”能夠得到的“物質”越多,本能就會驅使個體不斷追求一個“清晰”的生活;在“有”與“無”、“對”於“錯”、“得”與“失”的生活裡,人生是沒有讓“中庸”立足之地;要麼就是滿足了這個“欲望”,若不然,就是落空了,沒有所謂的“追求過程當中的滿足感”;漸漸地,整個文化環境裡都普遍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利己”與“功利”;這種意識形態在奉行“資本主義”的社會特別明顯。
某些時候,要求社會進步,生活舒適,“利己”與“功利”的追求是不可缺少的“推動元素”;但是,當“利己”與“功利”的追求達到了一個超載的階段,人與 人 之間的矛盾就會出現。
矛盾 出現之後,就會從“人與人”擴大到“群體與群體”,再到“社會與社會”,最終達到“國家與國家”的級別。
這些,都是從“一念之間”走出來的。
 
“若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的“零和遊戲”觀念,蓋過了“做不了偉大的事情就去做正確的事情”這種“中庸”之道的延伸;結果,人間很多不幸被製造了出來。
以下只是猜測。
“那條航道是我每天都會依時通過的…你這條港燈船為何不讓開?”
“今天我這條港燈船要接載員工趕去觀看國慶煙花…就讓我一次吧!”
最終,各不相讓撞過正著!
 
若然,那一邊的他心裡認為“今天是國慶煙花一年只有一次,就讓你們先離開,反正我每天都是如此的!”
而另一邊的心裡平靜“國慶煙花每年都有…用不著如此的催逼,定時客輪是要依時間表的,就讓你先進碼頭!”
如此,就不會有“大事件發生”!
 
中國哲學裡的“中庸之道”從來都得不到普遍的認同與提倡,是有其不合社會要求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沒有“中庸”的容身殿堂,追求成功是不會給與“不是輸也不是贏”的稱讚;資本主義社會是勝者的社會,在這種社會氣氛之下,稍為的“持平中道”都是不會被表揚的。
 
“中庸之道”的內涵,並不只是表面看來的“不是輸也不是贏”這麼簡單,而是一種維持“實相”平衡,讓不同的“物”得到發展 與 存在 的機會;也就是一種“共融”的價值觀念延伸。
回看中國古代,西漢文景二帝的“無為而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庸之道”的政治決定;雖然,很多人都會拿“無為而治”來嘲諷今天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制度,間接貶低了“中庸之道”對社會穩定的供獻與價值;試想一想,若然可以不需要“爭到魚死網破”也可以生活安定,那又為何要“拼死相爭”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