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回憶中的警察故事109 升級面試的故事

110 升級面試的故事
2011年5月17日下午12:56公開累積瀏覽 291 1




從前在“皇家香港警察”的圈子裡,對於升級這件事情,有很多“街外人”不會明白的“術語”;這些“行內話”很多時候都與普遍認知有所差異。
一般的軍裝警員,從學堂畢業後,有了數年資歷,便可以參加“警員晉升警長升級試”;合格了,就可以等待上級推薦得到分區指揮官批準之後,參加總區的“升級面試”;通過了面試,取得了最後“甄選資格”,便會有最大的機會可以晉升為“警長”;要注意,並不是必然的,而是最大的機會!
這個“員佐級升級程序”相對於警員跳升為“督察”再次進入警察學堂接受“警務督察訓練”更加艱難。
因為,當年的“警隊”對於警員跳升到“督察職級”的要求,不成文的規例只有一個,就是“英文能力”要好;當然,也需要具備入職警務督察的最低學歷要求;從前是中學會考五科合格,當中包括“英文科”。得到總區舉薦,便可以跟其他“街外人”一起來到“黃竹坑”去“跑狗”(在幾天的留營挑選日子裡,學員很多時候都是在身上穿上一件印有編號的背心,情況就像是“澳門”跑狗場上的賽狗)

回來說“警長升級試”,不會說是“升你做三柴”(警長),而是說“比你做三柴”;相反,被調職到“刑事偵輯部”做“便衣”(CID),就會被人稱為“升你做CID”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稱呼習慣呢?

從前,香港還沒有“廉政公署”的日子,做警察的收入不多,貪污是一種風氣;軍裝的“收入”通常都會是在“行咇”的時候“落袋”,而“便裝”CID的“數期”大多數都是月結,數目也較“軍裝”的多出數倍;故此,在這些日子裡,沒有多少“老散”真的希望在軍裝部升級,反而希望有機會被“後台”帶入“便裝”;久而久之,雖然職級同樣是“散仔”,但是做了“便裝”的收入,相比起晉升為“警長”更豐厚;故此,“比你做柴”實質上在那個年代是有一種“貶意”存在;而“升你做便裝”就有一份“優越感”。
到了二十世紀後期,警隊的制度與管理都因為“麥理浩”的原故進入了“成熟期”,再加上“廉政公署”的成立,遏止了“社會的貪污風氣”,警隊變得廉潔了,但是傳統的“行內術語”仍然應用得“傳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