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哲學成為 希臘智者
用心去理解當中“真理”的時候,目標是“自然”和“宇宙”各種可被邏輯推論成定律的現象;也就是“第一哲學”去探討的內容。隨後,智者對於“自然”和“宇宙”的邏輯推論發展到了一個相對而言是“較為充實”的階段之後,智者開始轉移去了解棲身於“自然”和“宇宙”當中的“人”在面對諸般現實生活問題的答案,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從了解“生活”的過程當中,為“人”去匡正生活,指引出一種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
哲學
發展到了今天,從前認為無法理解的“自然”和“宇宙”都逐漸被科學家 透過“科學”的 理論 與 技術
得到可經驗証的“規律”與“結構成份”,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確定了“人”並不是宇宙各種轉變的“中心價值”,明白“人”只是“中心價值”當中的一個小點,清楚定明了人
在宇宙當中的位置,再從這個已經被定明的位置上去理解人生當中各種不同的問題,希望能夠為“人生”確立一套指引,讓“人”可以生活得更好!
這就是現代哲學的終極目標!
只可惜,“人”相對於“自然”與“宇宙”而言,更加難以理解!
“自然”和“宇宙”在古代人心目中認為是“神秘不可知”的現象,到了今天大多數疑難都得到了“答案”,“人”對於“自然”和“宇宙”的認識遠遠超越了古代的智者;但是,“人”對於自己身為“人”的前因和後果,卻沒有超越古代智者所及的範疇;現代人,還是摸不清“自己”所遭遇到的種種生活問題應該要以何種的“方法”去解決;縱然每一個人手裡都多了一部“智能手機”,卻增加不了“人”本身的“智能”來去面對“人生”!
身為別人的孩子,身為別人的父母,身為別人的妻子丈夫,身為別人的朋友…各式各樣的關係與情感,表面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內裡卻蘊藏著千百個為甚麼的問題等待著“人”去體會,去明白,去接受;但是,卻並不會所有人都可以成功找到能夠指引人生朝向更美好方向走下去的錦囊。
有時候,在不由人的際遇當中,“人”會感覺到氣餒,甚至乎會有衝動不再想活下去;一個“倒不如就此放棄吧”的念頭從腦袋裡走了出來之後,人生就不再會有姿彩,“生活”成為了一種“苦”之後,“活著”就再也找不到意義了!
這種人生體會是合乎邏輯發展的。
人生是積極,還是消極,都總會有其前因,要去斷言那一種是對那一種是錯,就會忽略了“人生際遇各有不同”這個重要因素對於價值觀念取捨的影響力。
一個生活得恰似是在天堂裡的人,並不一定會明白自己究竟為何會在天堂裡,可能只是“好運”!
一個生活得恰似是在地獄裡的人,並不一定是幹了傷天害理的惡事,可能只是“不幸”!
若然要去追究,“人”還是可以去找出“好運”與“不幸”的前因;但是,卻不一定可以推論出將會有如何的“後果”!
這可以說就是“哲學”在現實生活裡所遭遇上的“難題”!“哲學”就是不可能為“人生”來確立一套“前因與後果”的必然;只能夠表列出“人”今天的“後果”是因為“人”有著如此般的“前因”;但是,並不可以表列出一個還未出現的“後果”是因為“人”從前有著如此般的“前因”。
曾經在網誌的回應欄裡,發現了一位朋友的留言,是邀請伊德出席一個公開場合,向來賓分享“積極的人生觀”!
有點詑異!
自從 伊德媽 成為了植物人之後,伊德的
人生觀絕對不可以說是積極!故此,這麼樣子的一個邀請,就被封存在網誌裡不作回覆。
人生還是有很多的“為甚麼”?在尋找答案的日子裡,盡力去做一個“正常人”就是了!其他的事情
是 強求不得的!
一種並不是在天堂裡,也不是活在地獄當中,但是又感覺不到是生活在凡間,既是複雜又是簡單;複雜是在於三都經常都會混淆在一起,讓人看不清楚人生的落腳點應該放在那裡;而簡單的就是只要說一句:「我願意如此!」就能夠朝著那個方向走下去;只是,人生際遇讓人筋疲力盡!
現況就是“宗教”在情感上幫不了忙;“哲學”弄不懂人生遭遇的邏輯規律;只能夠“苦笑”一會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