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逃逸速度,若只是要讓太空探測器持續繞著地球軌道飛行,探測器只須以秒速約7.9公里 發射升空即可(不考慮空氣阻力),稱為「第一宇宙速度」:若要掙脫地球的引力,航向宇宙的速度則稱為「第二宇宙速度」,秒速約11.2公里 :「第三宇宙速度」指的是從地球上發射,且有足以擺脫太陽引力的速度,速度大小約為秒速16.7公里 。(《宇宙史‧26次方的差別》)
“人生”若然只是單純的“吃”“喝”“睡”,那麼就沒有太多“煩惱事情”需要去“逃避”;只是,從小孩子
到 成年人 的現實卻有很多己所不欲的事情總是跟隨在屁股之後,你/妳
往那裡去,它們就會往那裡去;如此,對待它們唯一可行而又持久的方法,就是一屁股的坐上去,眼睛看不見,以一屁股的債來看待。
小時候,已經習慣了坐在一屁股債的上面;欠交功課,測驗不合格,考試不盡力…這些都是“孩子所久的債”;很想去“逃避”是十分正常的反應;但是,師長們都會來“討債”的!
於是,想到了一個“逃亡”的方法,就是趕快“升讀中學”;因為,那時候,知道“中學生”的功課是不需要翌日就要“完成”,是可以有期限來讓孩子們來拖延,直到最後的一刻來臨之前,不再有退路的關鍵時刻,才會拿起筆來草草了事!
到了中學日子的青春期,在校園裡晃日子的時光,是一段不自覺選邊站的抉擇;家庭環境較為充裕的孩子,可以暫時不太在意讀書成績好與壞的“即時後果”;因為,青春歲月
任
君消磨;絕對不會感覺到“老將至”。這麼樣子的一群小伙子,並沒有急切需要“逃亡”,只是在青春無敵的日子裡“游游盪盪”;直至某一件事情突然發生在眼前,才知道“好日子不再了”!
那時候,才領悟到“學業成績”的重要;只是,“學問”並沒有“速成班”,是要講求“基礎”是否穩健,希望一朝“博學”只是“夢”。
沒有“穩健”的“學問”,就不要呆坐於“課室”裡;於是,開始了一個“逃亡計劃”,以最可能的“速度”,離開“校園”到“社會”工作謀生,以此換取一個“新身份”。這種“逃亡計劃”,絕對與今天年青小伙子的心態截然不同;他們的“逃亡計劃”是“逆向操作”,以最可能多的“時間”留在“校園”裡;縱然明明就是知道“不是求學問”,也不願意離開“校園庇護所”。
或許,在年青小伙子的心裡,認定了“全世界”都不了解他們,但是,卻從來沒有下決心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就是“逃亡大計劃”也不去“籌謀”,只是一直在“游游盪盪”!
人
要長大成人,就是需要一份“好高鷔遠”衝勁,一心要去“逃脫”那度束縛著自己的枷鎖,才能夠有機會展翅高飛。就恰似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首先計劃應該要有如何的能力,才可以逃脫於“大地”的束縛;之後又需要如何的能力,才可以逃脫“大氣層”的束縛;這些都只是必需修畢的“入門課程”,沒有這些“基礎”作為實力憑證,任何“探索宇宙”的理想都只是“白日夢”。
“理想”有多遠大,“努力”也要有多大,這並不是甚麼大道理。
要“遠望”星空,大多數人都是從“腳踏實地”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