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3信仰的對象要有實物嗎?1道教


2008年8月25日下午7:41


    與朋友討論過一個問題,就是要去相信一個可以用感觀觸覺得到的神明容易!還是相信一個無法用感觀觸覺得到的神明容易!

    回教的清真寺內,是不容許有任何人或動物的造型擺設或畫像,所有的裝飾都是大自然的花草圖案。

    西方的偉大教堂內,卻以華麗的聖徒造型、聖母的容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來作為教堂的主要裝飾。

    佛教的廟宇,通常都會有一尊慈祥的佛祖塑像來供善信膜拜。

    可能人的感觀都是針對可直接受到刺激的途徑來發展!看不到、觸模不到、聽不到的都難以表達出來。一般人的思維模式從小開始都是建立在實物的形象當中,嬰孩時對媽媽的身體溫暖,對被抱入懷內的感覺等等,都是可以觸摸得到的!抽象的思維對一般人而言太難了!

    古人知道大自然有其規律變化,按照這些規律從事農耕、放牧。這種沒有實體形象的大自然力量,讓古人心存畏懼,以供奉神明的態度來建立關係,拜蒼天、拜大地、拜山川大河、拜日月便成為了古人心靈中認為可以跟這些看不到、觸摸不到的形而上者的聯繫,以求心安。

    原始的宗教觀念,便隨著人對大自然的不解開始,一代接一代的不斷去承傳下來。

    以中國而言,土生的宗教「道教」,從秦漢兩代開始慢慢在黃土地上發展。在這裡要首先作出一些劃分界線。中國的「道教觀念」,與「道家思想」是兩種絕對不能混淆的部份。

    道教從秦漢兩代開始慢慢孕育出一種「自力救濟」的宗教觀念。把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收納在可以透過一己的努力「進德」、「修練」來改善。從秦始皇求取長生不死藥,到漢代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以符咒治病,不斷把人的死後生活,與成仙之法去作出詳細的劃分每一個階段,都是希望以人的有限作為一個開始,給凡人一個死後可以在陰間透過不斷的「進德修練」達到脫離陰間還陽,回到人間之後同樣以「行善、進德、修練」來達到成仙之路。

    在道教觀念而言,陰間、凡間、仙界這三個地方是可以互通的。成仙者若犯錯是可以打落凡間。凡人可以憑個人的「自力救濟」達到成仙之路。在陰間的孤魂也可以借助凡間的親人不斷的報施行善來配合自身在陰間的修練來輪迴轉世回到陽間。

    道教的「自力救濟」觀念,拿掉其他宗教的批評而言,是給與人一份無限的希望動力,不論身處環境如何,都要不忘「進德修練」,「行善報施」。但就算真的成功進入仙界,亦不可犯罪作惡。這種鬼、人、仙的不同身份,便因為同樣的遭遇而變得公平,這就是道教「自力救濟」的成功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