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 喜歡
希臘神話故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故事裡的主角,大多數都會有一段歷劫艱辛的遭遇,在明白到“人不能夠勝天”的命運之下,還是抱持著一份“信念”,那管“神明”旨意如此,凡人還是可以選擇盡“人事”而一拼;或許,到了最後還是敵不過“命運”的安排;但是,卻活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就算是身處奧林匹亞山上的“神明”也侃侃而談!
天神們所談論的,是凡人的渺小若得不到“祂們”的幫助,全都只是
風中
的微塵,這一刻存在於世間,轉瞬間便會消失於凡塵;為何,這麼的一個“凡人”卻可以擁有如此般的勇氣來跟“我們”說“不”!
“不”這個字,是“凡人”在“天神們”面前或背後都不可以說的;“凡人”口中或心裡對“天神們”說“不”,絕對不會有“奬償”!
沒有“奬償”隨之而來的就是“懲罰”!
在神話故事裡從“天神”而來的“懲罰”是可以“致命”的!
“不錯”,在神話故事裡的“天神”就是透過“懲罰”這種手段來展示“神力”,讓“凡人”心存敬畏!
“敬畏”從一個側面來看,就是無法猜透的“神力”來到“凡間”之後的懾服力;任憑“凡人”如何的去“奉承”奧林匹亞山上的“天神”,也不可能有把握知道“下一刻鐘”的“神旨”究竟是“禍”還是“福”!
因為,神話故事裡“天神們”的性格是喜怒無常!
這些“喜怒無常”的眾神為甚麼值得“凡人”去敬畏呢?
因為,“凡人”都是從 宙斯 的意願被創造出來的!
這在神話故事裡是一種“宗教”的“絕對性情意結”;沒有可以被質疑的地方!
當我們明白到“神話故事”所反映的是人性的一種寄情,便會較為容易去理解每一個神話故事裡的“人性”與“神明”之間的角力所展示出來的是一份“自力救濟”的期望。
其實,伊德 自從 伊德媽 病了之後,就一直處於“信仰低潮”階段;這情況,大多數認識 伊德 的“教會朋友”都知道;伊德 也從來沒有隱瞞!
“信仰”這東西倘若也需要去“假裝”,這是多麼的“不幸”!但是,在“凡間”卻又真的有很多人會去選擇“假裝”出來的“信仰”來展示自己的“非凡”!
能夠在“芸芸眾生”當中“超凡脫俗”會是何等的“觸目”;故此,“宗教強人”從來都有一種影響力;這種 影響力輕則堅固信徒心靈,重則能夠壯大國家。
回來 看一看 當下的 伊德,其能耐有多少呢?
一個在世間沒有多少影響力的人,如 伊德媽 這樣的一位婦人,遇上了不可以挽回的腦病成為了植物人之後;身為孩子的伊德從宗教信仰裡可以向造物主問甚麼問題呢?
問題”儘管可以不斷的去問;而答案卻可以一直懸空!
在神學哲學裡,多年的思量“凡人”與“造物主”的關係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 “凡人”跟本沒有權利去“爭論”生命裡所遇上的一切;我們沒有這個身份去問?
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生命裡的一切!
“一切”,包括了“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災”“兆”“禎”“祥”;這一切,人都無權去過問!
倘若,沒有打算去放棄宗教信仰的人,在世界活得足夠的日子,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對親人的遭遇曾經問過一句“為甚麼會如此”?
人 的“為甚麼”;在“神”而言“就是如此”。
這是神學哲學裡的答案!
人面對如此的“答案”可以有兩個方面的選擇;
第一, 就是去接受“就是如此”!
第二, 就是不願意去接受,繼續去“想”一個“為甚麼會如此”?
兩選其一的決定,可以說是十分簡單;但是,這麼樣子的兩個選擇卻又是包含了很多讓人無法釋懷的經歷;對於還在“哀悼期”的人,談何容易!
但是,宗教信仰 在另一個層面而言,就是可以讓人有一個“容易”的機會去面對無法釋懷的經歷;這種“經驗”對於很多擁有“真正”宗教信仰而又不是去“假裝”堅強的人而言,是明明可知的!
回來說,這兩個選擇那一個較為容易讓人接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