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以道教的形式為全家人“祈福消災”。
自己到了入學年齡,就讀的小學是基督教團體主辦的教會學校。
初中及高中階段是就讀天主教團體主辦的中學。
所以從小開始,便是在多樣性的宗教背景之下成長,讓自己養成了一種對不同宗教思想有一份包容的態度。直到今天,這份包容及接受別人擁有跟自己不相同的宗教信仰背景,都是自己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態度!也是因為這種態度,讓自己可以主動去認識了解不同宗教思想的內容而不會感到有一份源自一神教信仰的抗拒感覺!
在任職警察的日子,跟一名信佛的同僚相處投契,很多時候,他都會為小隊內其他同僚在中午用膳時間,在中區威靈頓街的佛堂預訂素菜齋食,眾同僚都樂意自費享用!
信佛同僚知道我保持著基督教信仰,而我亦尊重他的佛門思想;所以大家都相處融洽。
他經常邀請我參觀他的佛堂,而我亦樂意深入一層去了解這位同僚的信仰內容。於是便應約造訪佛門。
那天,同僚和我在早更收隊之後,便帶我登門造訪讓他潛心修行的佛門。他是俗家弟子,有一名年長的同門弟子負責照顧他;所以同僚便介紹我給他的師傅認識。
坐在佛門高人身旁,確實有點緊張。
介紹了自己的來意純屬君子造訪之後,便跟師傅談起佛門思想。現在雖然事隔多年,但是那份心靈的靜態感覺仍然清晰。
在閒談之間,我問了師傅一個問題:「在你們佛門當中,“求道”是甚麼意思
師傅聽到我這一問,嘴角便泛起了一絲笑容。他沒有正式回答,而是叮囑我的同僚解釋給我知道。
原來,在佛門“求道”的意思,就是願意成為佛門中人,成為了俗家弟子。聽到這個解釋之後,我便明白這位師傅為何聽到我向他提問:「甚麼是“求道”?」的時候,他會從臉上流露出一絲慈祥的笑容。
那夜,離開佛堂,沒有任何人改變了宗教信仰,也沒有改變了任何人對朋友的友誼!而我就更加清楚了解到佛門中人的思想、行為與宗教語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