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裡的小花”沒有狂風暴雨來襲,絕對可以健康成長;就正如“宗教信仰”沒有人生磨難經歷,絕對可以信守終生。
基督教信仰從一開始就以“責難”的態度來定性“始祖偷吃禁果”,斷言沒有“始祖”為人類帶來的“原罪”,“人類”就不需要面對今天活著世上遭遇的種種“磨難”;故此,“人類”才需要“救贖”!
這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價值,解釋了一個“從始至終”的“信仰問題”;在這裡,不需要再去爭論“真”與“假”,而只剩下“信”與“不信”。
“信”與“不信”的“取向”本來是並不存在於世上,因為,在“伊甸園”裡,只有“信”,並沒有“不信”與“懷疑”的“種籽”,“始祖”只需要好好的聽從主人“耶和華”的“吩咐”,好好照顧“伊甸園”就可以一直住在“人間天堂”裡,雖然,並不知道“始祖”是否會“老死”,但卻可以肯定“兩人”必然是“不知生為何事”也“不知死為何物”,或許,還可以在“伊甸園”裡繁殖下一代,而女性卻可以不受“生產之痛苦”。
“始祖”在“伊甸園”生活的如詩般美境,不再了;“人類”在失去了“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保護”的情況之下,開始學習“自力更新”,從“自力更新”的過程當中找到了活在現實世界裡究竟需要些甚麼“技能”與“知識”;一代承傳一代來到今天的我們,對於“始祖”的“犯禁”是以平常心看待?還是恰如宗教訓言的“責難”?
從一個“教內之人”的觀點來說,傳統的宗教思想會說“人”的失敗,並不代表“神”的失敗,反之,造物主會因應“人”的失敗而調整計劃,讓“人”能夠從“失敗”當中得到“造就”的機會。
故此,“人類始祖”的“犯禁”被“造物主”拿來“造就”人得以明白“自由意志”的真諦,從中體會到“美”與“善”。
可能,在不相信宗教的人心裡,根本就沒有“伊甸園”這個故事,人從“出生”的一刻就賦有一份“好奇心”與“擺脫束縛”的本能,也就是說,“心靈”從來都不願意被“禁閉”,但是,在人類建構的社會裡,卻又不可以任限制的讓每一個人都隨意“滿足自我需要”,所以,我們才會制定法律與發展道德觀念來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如此,“守法”與“尊敬權威”就是文明社會的一項重要特質;“守法”是為了保持“和平共處”的環境;“尊敬權威”是為了學習“前人”累積下來的“寶貴經驗”來面對今天所遭遇的種種問題。懂得“守法”與“尊敬權威”才有足夠的能力來評審應該何時“反對”不守法的人,才有足夠的能力來評審應該何時“反對”不應該得到“尊敬”的“權威”;這些都是“自由意志”所帶來的“觸覺”與“良知”在“生命”裡所發揮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