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127真正的安息


2011年3月22日上午11:29

人世間再沒有人去追憶,去懷念;逝去了的人便是真正的安息了!
 
    “自己”的人生能夠得到“他者”的“確認”,而這“確認”是“好”的,並不是“壞”的,如此的“生命意義”被在生的“他者”牢記在心裡,那種“滋味”在“自己”在“他者”也是暖在心頭的。

       如果,“確認”是“好”的,並不是“壞”的;不論是“被確認”的,還是“去確認”的,都會有一份正面的影響,不會因為“確認”的結果而影響到人生變得“灰暗”,反而是會因為那份“正面”的“確認”得到一種“安寧”的感覺,可以平靜地看待“當下”的“人生”。

    寫到這裡,想到自從2001911之後,每一年在美國各地舉行的“九一一悼念活動”;在每一個場所裡,也可以看到為“無辜”遇害的親人所流下的“眼淚”,以一把顫動的聲音細訴出親人在生時期的生活點滴;在“悼念會”當中,處處都可以看到一份“哀愁”!
    假若,逝去者的靈魂仍然存在於世上,靈魂的居處就在至親的心裡,直到仍然生存於世上的至親也逝去之後,那個寄居在至親心裡的靈魂才能夠因為在世間裡再沒有人為了思念而“哀愁”而得到“安息”;那麼,在每一個“悼念會”當中所盼望“逝世者”得到“安息”的心願,都不會得成真。

    在出席已故親朋喪禮的時候,都會聽到以不同方式表達希望“死者”得到“安息”的心願;很多時候,這個“心願”是以一種“悲痛”的“聲音”說出來。假如,我就是那個“死者”的“靈魂”,看到,聽到至親是如此的“悲痛”,“哀愁”;我還可以“安息”嗎?
“死去原知萬事空”。

    我們無從知道“死後”會是如何的境況;若然把“宗教”的“靈魂觀念”拿走;那麼,“死後”便只留下一個漸漸“朽壞”的“身軀”,其他的,都結束了!

    那個“仍然”存在的“感覺”只有在心裡還是放不下至親離開的人心裡才能夠得到“體驗”出來。也可以說,“逝去者”的“靈魂”就是從這個當下開始寄居在至親的人“心”裡。

    如此,我們可以說:「是死者的靈魂一直守護著在生的至親,寄居於那個捨不得的心窩裡!」

    我們可以去“想像”,去“感受”一個“逝去者”的“靈魂”是如何的寄居在“活人”的“心窩裡”;當中的“情感”是豐富的,是“親切”的;但是,有些時候,寄居者的“靈魂”卻可以成為在生者的“夢魘”;很多不美好的“回憶”跟“靈魂”綑綁在一起搬進在生者的心窩裡,成為了一個放不下卻又有一丁點兒錐心之痛的“自憐”與“自虐”,可以在感覺到“生命迷失”的時候拿來提醒自己還在“生存”;縱然,是活得“難受”,也有著一股“無名”的力量拉扯著,叫 / 繼續如此的過活。

    因為,當下的 / 是清楚知道無論是如何的境況,都不會願意放手;直至,靈魂被“搾乾”,肉體被“刺痛”這樣,你/ 才會感受到自己還沒有死去。

    “死去原知萬事空”,有些時候,有些事情的發生,是會讓人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但是,那種讓人有被“搾乾”和“刺痛”的感覺,卻是很多人的人生裡唯一還能夠“擁有”的東西;故此,不放手!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卻得不到“安息”!是因為還在生的人,有很多事情,很多回憶仍然佔據著心靈每一個角落,再沒有空間,也不願意騰出空間讓不會“搾乾”靈魂,不會“刺痛”肉體的東西搬進來。

    或許,並不是已逝去者的“靈魂”不願意“安息”,而是還在生的人不願意“放手”!

    當“生命的意義”需要“他者”來“確認”;那麼,“靈魂”的“安息”就更需要 在生者 的“默許”才能夠得到“自由”。
縱然,並不知道“靈魂”在得到“安息”之後是往那裡去。

    也許,更多的情感貫注都只是人的“自我安慰”。

    只要心裡認為那個自己在意的“靈魂”已經得到“安息”,足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