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選修的 《中國中古史》 指導員在第一次課堂輔導的時候,再三叮囑學員要把從前在中學時期學習到的中國歷史“忘掉”,需要以一個新的思維來修讀這一門《中國中古史》。
同樣的
“歷史”,為何需要以一個新的思維來研習呢?
因為“找到了新的資料”去解讀“這一段歷史”!
從前的“玄武門之變”,指定詮釋都是說李世民之被迫與兄弟在宮廷裡發生流血衝突;從一開始就是“被動式”去爭奪“皇位”!
後來,新的“歷史資料”被發掘出來;原來李世民還是太子的時候,早已經“巴結”宮廷侍衛統領,贈送一把“寶劍”作為“信物”,把這位侍衛統領招攬到自己的陣形;從這一舉動推測其動機;李世民對皇位的覬覦之心,路人皆知。新的“視野”看同一件事情,必定會有新的“感受”;這一點,不需要多說;只是,想把這一個“歷史概念”拿來“人生”這個範圍裡“走一趟”。
要運用新的“觀念”來審視“自己”的經歷,絕對不是一件“輕省”的事情!
因為,故事裡的主角就是“自己”;“自己”去審視“自己”,確實有很大的“難度”。
如果,從另一個“視野”來審視自己的“以往”,所得出來的結果,是相較於 昔日 的“好”,這還不錯吧!
若然,在 新視野
之下的“舊我”原來是“如此般的不濟”“難堪”;這麼樣的一個答案,相信沒有多少個人會願意去接受!
於是,便會把真實的答案偷偷地收藏在一個“不見天日”的暗室裡。
或者,“人”就是如此!
很樂意運用認為是可行而準確性很高的分析方法替其他人去“審視”其一生;但是,卻從來不會主動拿這個“標準”來“審視”自己。
可能,這就是另一種“畏”疾“忌”醫!
其實,“人”有病不去“醫”,真的是有“成千上萬的原因”。隨手去拿一個出來,也可以“自圓自說”得“天衣無縫”!
習慣了“李世民並不是早有預謀”,只是“身不由己”;這麼樣的一個“形象”,較受歡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