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經說“你不及我的清楚自己,難道我不知道自己嗎?”是需要兩個立場不一樣的個體才能夠產生的矛盾。在這裡,再深入多一點兒那個“被批評的人”的身份對於其人而言有多麼的複雜性;同時基於這些複雜性可能引發出來的身份危機。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父親的身份;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父親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孩子;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父親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孩子的同時又是別人的上級領導人;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父親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孩子的同時又是別人的上級領導人的同時又是別人的下屬……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丈夫的身份;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丈夫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情夫;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丈夫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情夫的同時又是別人的情人傾慕者:
一個人可以是一個丈夫的身份同時又是別人的情夫的同時又是別人的情人傾慕者同時又是別人的追求者……
如此社會身份結構,可以是延綿不斷。
以“被批評者”第一個身份“父親”“孩子”“上級領導”“下屬”的“四為一體”而言,若倘這四個身份在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場合出現,“被批評者”是可以有條不紊的應付自如,可以同時在四種不同身份的對象面前清楚標示出自己的身份;“被批評者”絕對是知道自己的,亦願意在這個時刻去讓別人知道他是知道自己的!
再以“被批評者”第二個身份“丈夫”“情夫”“別人的情人傾慕者” “別人的追求者”的四為一體而言;倘若,不幸地,這四個身份同時間在同一個場合裡被標示出來,而標示這四個身份出來的人亦同時間的看到對方存在於自己的眼前;那麼,“被批評者”就有可能於這一刻,不再願意知道自己了!
“被批評者”選擇了,接受了自己不知道自己之後,對於“批評者”而言,他就比“被批評者”自身更加清楚知道“被批評者”了!也同時間出現了“被批評者”以
自身 並不存在於當下的身份來面對需要同時間去應對“四為一體”的場合。
如此,就出現了“被批評者”的“自身”還可以說是存在,但是,“被批評者”的身份卻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在這個
不幸的場合裡,不論“被批評者”是選擇任何一個“身份”,也難以面對其他三個身份的“質問”;故此,可以這麼的說,在這個不幸的場合裡,對於“被批評者”而言,既是“存在”,也同時“不存在”;而對於分別擁有不同“身份”的四個人而言,眼前的那個“被批評者”是存在,但是,他的身份卻並不存在。
在這個當下,就沒有人可以說“知道”那個“被批評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