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付在主日崇拜的獻唱,每一個週末的傍晚都要預留時間返回禮拜堂“練詩”。每當教會內有婚禮或喪禮,亦需要詩班員在婚禮或安息禮拜中獻唱!
第一次,為新人在婚禮上獻唱是享受的,因為可以在一對新人美好回憶當中擔當一份子!
第一次,為死去的人在喪禮上唱出安慰的詩歌,與一些自己不認識的人去悼念已逝的人,心裡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漸漸地,當這種感覺超過了4個婚禮1個葬禮的配額之後,在婚禮上的獻唱不再有為一對新人祝福的感覺!
在喪禮上的安慰詩歌亦不再有絲絲的哀愁!
因為,一切都習以為常了!
以一個絕對的旁觀者心態參與其中,不會再有觸動的感覺,“喜”與“哀”變得沒有觸動情緒的力量,一切都習慣了!
為何會習慣了?
因為是“喜”,是“哀”,都不跟自己牽扯上一丁點兒的關係!沒有關係,便不會再有觸動的感覺!
漸漸地,“婚禮”不再有喜悅、“喪禮”不再有“哀愁”,這樣的“榮神益人”,變得有點受不了!需要暫停!
但是,“暫停了”之後,卻沒有讓那份讓人觸感的感覺回來!
原來,不再與別人“同喜”、“共憂”,並不是因為當下的“紅事”、“白事”與自己有沒有關係,而是…
而是,當下的心靈不再認為這些事情是與當下的我有任何關係!當“自己”早已經認定“與我何干”的時候,無論這些事情的當事人是誰?又不會觸碰到當下的“我”;說得淺白一點,就是自己變得冷漠了!
“冷漠”,才是關鍵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