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134大爆炸後的兩個選擇 7 無窮盡的可能

 
2011年6月15日下午1:50

          伊德媽 的 病 讓身為孩子的 伊德 對於宇宙萬物有一個“神明”的信仰產生了“質疑”。

    在一個神學哲學的範疇裡,清楚展示出一個“造物主”與“受造物”的關係,是不對等的;在這個“神學基礎”裡的“信仰規則”當中,“受造物”對於自身的遭遇是沒有半點權利去“過問”,只能夠去承受!

    這是一種“命定論”的自然延伸,沒有被質疑的“空間”!

    人如“落葉”隨風飄盪的感覺,時刻都在提醒著“凡人”是如何的 有限 與 不足,在心裡不踏實的時刻,回到信仰的懷抱裡尋求慰藉與救贖;這麼的一個單循環,讓“凡人”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單循環,讓“凡人”從不信到相信。

    若然再來一個雙循環,又或者是不斷的循環;那麼“凡人”的信仰便不再單純了!

    說“單純”,是從一個直觀的方向來看“造物神奇”的不可猜疑。“凡人”願意接受自己那個“受造物”的身份;不論遭遇何事,都能夠把目光投放在“信仰”的層面去理解。

    不論所遭遇的是“禍”、“災”、“劫”,都心存敬畏的去接受;還可以心存盼望在“天國”的日子!讓身軀仍然在世上承受不幸的“凡人”還擁有積極的人生觀去繼續生活下去;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當事情不再“單純”之後,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便會從“凡人”的腦袋裡走出來。

    很多的“前因”與“後果”,很多關於“生老病死”的問題都會隨著起伏不斷的人生慢慢地重新塑造出一個新的自我;這個新“自我”跟從前的相比較,不再是“單純”了!

    當明白到世間事情並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找到答案之後,不再單純的心會漸漸變得沉重。

    “沉重”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循環。

    循環之後,“自我”又再會被塑造。

    有時候,“自我”在循環過程當中被塑造的日子,並不好受

    從表面看,彷彿一切都沒有改變,我們還是每一天的過活,幹著跟從前沒有兩樣的事情;但是,心裡卻清楚知道,有些事情已經不一樣了!

    或者,就像有觀星習慣的 你/妳,每一次抬頭看著夜空繁星都是一個模樣,“水瓶座”不會走到“座女座”的位置,而你/妳 也不會離開腳踏實地的“地球”;但是,夜空卻每天都在改變。

    我們在“循環”裡都改變了;只是自己沒有察覺到。

    在 伊德媽 還未出亂子的時候,伊德 相信“耶穌”!

    伊德媽 出亂子已經第十六個年頭,伊德 還是相信“耶穌”!只是,已經不再是十六年前的那樣子!

    “耶穌”肯定仍然是億萬信徒心目中的“救世主”,“祂”還是會在很多信徒眼中行神蹟異事,只要願意去相信,“祂”還是統管萬有!
   
    統管萬有的,為何要如此去安排 伊德媽 的人生?

    這是一件發生在宇宙裡的小事情,從整個宇宙來看,根本不足為道;只是,當一件不足為道的小事情發生在 自家人 身上的時候,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了!

    有時候,信徒都會把自己內心的感受關在一個“密封箱”裡,以此來鍛鍊“心靈”,希望能夠在不能盡如人意的日子裡仍然心存盼望;這絕對沒有錯!

    能夠在“人生低潮”的日子裡知道有一個永遠不會“失信”的永遠陪伴身旁;誰不願意。

    找到了,就不要輕易放手,就是信徒對自己信仰的承諾。

    那麼,當下的 伊德 對自己的信仰又是怎麼樣子的一回事呢?

    就像一個從戰場上回家的老兵!

    很多人都前來慰問,希望老兵可以說一些戰場上的經歷,談一談對戰事的意見。

    但是,老兵卻無言!

    無言 並不是因為老兵沒有經歷,而是經歷太多了,面對著一般平民百姓,要去如何讓他們明白發生在戰場上的事情呢?

    還是甚麼也不說好了!

    老兵的餘生可能都會選擇“沉默”;不再在任何人面前談及發生在戰場上的事情;但是,偶然與舊戰友相聚的時候,又會不自覺的憶述當年勇;因為,大家都擁有相同的經歷,很多事情不用多說,心裡明白;或許在互相謿諷的過程當中,讓心靈得到片刻的慰藉。

    人的經歷拿來跟宇宙的生成變化來比較,那會有可以被檢視得出來的東西呢?

    但是,“情感”卻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你和我變得矜貴;縱然人不能夠與天比高,也不能夠為今生的遭遇求取一個明白;只能夠以一個血肉之軀配上一個信念止於至善!

    或許,宇宙的生成變化從來都不由人去過問,身為人類只能夠去接受;而唯一可以自主的,就是抉擇以那一種態度去面對有限的生命與有限的智慧跟相對而言是無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

    從“創始宇宙大爆炸”一刻開始,無窮的宇宙承載著無窮的 可能!是“命定論”也好,是“隨機率”也好;生命來到人類身上之後,就是一個不可知的過程,人不可能知道在“命定論”裡自己的安排,也不可能計算出在“隨機率”當中的“走勢圖”。既然是這樣的不能預知與預計,倒不如把“人生”看成為是充滿著無數個的“可能性”;當“人生”還是“有可能”,眼見的、耳聽的、心想的,都會不一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