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107現代社會裡的反社會


2013年3月19日上午5:28


2013年爆發的“沙士疫症”,香港社會的日常生活模式 被嚴重妨礙,學校停課;人與人之間的慣常往來被停止;晚上的娛樂生活近乎終止。但是,公共服務卻仍然正常,警察繼續維持治安;醫院雖然禁止探訪卻照常接受傷病患者;供電系統維持正常;市民家裡自來水箱沒有乾涸;市面糧食供應穩定,只是衛生清潔用品出現短貨現象。
 
這就是“社會價值觀念”在危機爆發的日子發揮了正面的穩定作用;也呈現出一種“認同社會的觀念”在大多數市民心目中被肯定。
 
這種“認同社會的觀念”包括了承傳自上幾代的“道德感”與“責任觀”;也確定一種“公民責任感”在社會裡的影響力。當“小我”感覺到自身安會將會受到威脅的時候,“大我”的重要性認知就會超越“小我”的個人利益,從中產生出一種“犠牲精神”以維持更多人的“人身安全”;當這種“犠牲精神”被新聞報導,映像傳播到達更多人“情感接收”之後,就會產生出更多個體實踐“犠牲精神”以維持更多人的“人身安全”,如此,在一種“勢頭”力量的影響之下,社會就得到了“保護”。
 
“反社會”就是跟以上所說的剛好相反的一種“心理障礙”。
 
去年,偶然在一集《犯罪心理》電視劇裡看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故事;隨即 在網絡尋找相關的“資料介紹”,存檔在私人電腦。
 
這幾天在香港接二連三發生了“子弑親”的倫常慘劇,勾起了一種“不安情緒”;於是再一次細看這些存檔於私人電腦內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資料”,連結在“子弑親”的倫常慘劇,有一種新“感受”。
 
先引用網絡上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資料”,讓 朋友 先有一個基本認識。
 

反社會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是病態人格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歸類於第二軸發育障礙/人格異常的類別B裡,而且必須超過18歲才能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1][2]
自心理醫學發現此病態人格,近百年來便有林林總總不同醫學名詞出現,大致為:無罪感Guiltlessness)、精神病態性人格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悖德症en:Moral insanity)、道德低能Moral imbecility)。現代則多為用反社會人格Sociopathy)、精神病態Psychopathy)等醫學名詞。而通俗來說,則可用沒良心Conscienceless)這詞簡易概括[1]
反社會人格患者在初識時,往往予人聰明、人緣佳的印象,但實際上他們會殘酷無情的利用他們身邊的人,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此種人格傾向常見於狡猾的政客、富二代、黑幫或犯罪組織頭目等人士之中。他們的社會化不足,因此缺乏對人、社會、團體的認同與忠誠[1]

目錄

 [隐藏

[编辑] 臨床現象

[编辑] 良心發展不足

他們無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價值,嚴重的缺乏良心譴責,所以不會因不道德行為而焦慮或有罪惡感。他們甚至會輕視那些被他們利用的人。而且受到被利用過的人指責時,不會感到內疚和不安,更會憤怒、反駁及責罵他們。

[编辑] 不負責任和衝動的行為

他們很少為未來長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傾向於在短時間內尋求立即的滿足,他們也較為難忍受例行性或過於複雜性的事物。而有需要時,可以暫時跟隨社會一套行事。並且他們對自己的衝動行為並無法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 比方說, 在完全沒有必要撒謊的情況下或者撒謊並無法給他們帶來任何利益的時候,又或者即使謊話很容易被揭穿的時候,他們還是會選擇撒謊。另外一個例子,當心理學家研究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的罪犯時,他們對於他們的罪行只能給出非常表面直接的解釋,例如說,當問為什麼要搶劫的時候,他們的回答通常都是『因為他們有錢而我正需要錢』。

[编辑] 善於利用它人

他們看來幽默、樂觀、討人喜歡,容易解除別人的武裝。他們似乎對別人的需要和弱點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們也擅長辯解與說服別人。

[编辑] 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雖然他們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誼,但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與不負責任,讓他們難以維持一個真正且良好的關係。他們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們也是不忠實和不負責的伴侶。他們對於重要事件缺乏一定的情感反應,一言以蔽之即為人麻木不仁。

[编辑] 成因

對於此病的成因學者仍無定論,有人認為他們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們難以學得制約反應,也有人認為他們只是善於逃避心中不舒服的感受而已。 另一種看法是,他們可能是在生長過程中,遇到某些原因導致他們對社會失去信任,進而影響到思想上的異常。

[编辑] 治療和效果

因為反社會人格不像一般心理疾病會有心理上的異常行為,也能正常的生活,所以他們通常不會求助於醫院或輔導中心。至於已經觸犯法律而接受監獄的心理治療,其效果也不甚樂觀。一般的治療方法在他們身上成效不彰,這應該歸因於他們本身的欠缺焦慮和罪惡感、無法相信他人、難以學到教訓等的人格特質。

以上的介紹是在  維基百科 找到的,想看原文詳細內容,請到 維基網站。
 
我們的社會是否 病了?
 
是。
 
但並不足以摧毁主流社會道德價值觀念。
 
我們所說的“社會病了”,其實就是說在社會裡的一部份人出現了“反社會”的思想與行為,當這些早已經潛在於這一部份人性格裡的“反社會”思想與行為借助極端的途徑以實質行動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會造成一種“傷害”。
 
互聯網世界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反社會人格障礙”潛服者強化“反社會觀念”的溫床。宅男宅女在閉封實質人際關係的環境裡,選擇性地尋找認同“自我觀念”的渠道,一直都可以秘密地進行,根本不會被人察覺;到了“臨界點”的時候,“反社會行為”爆發出來之後,旁人才恍然大悟,悲劇已經無法挽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