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這種概念,可以說是“抽象”的,也可以說是“實在”的。
為甚麼可以說是“抽象”的
因為這種“確認”有時候真的不需要真憑實據來支持,一個表情,一句真誠的說話便可以讓那人真心真意的接受。
為甚麼又可以說是“實在”的?
因為這種“確認”在一些人心目中是必需要真憑實據來支持,一個表情,一句真誠的說話並不能說服他們眼前的…就是如此!
也就是說“口講無憑”!
或者,中國人對於“名實相符”這種論証並不陌生,古哲人曾經為這種概念千思百想,看到了“事物的本質如何”,那麼“事物的名稱”也就如何;也就是一種“命名”的標準與執著,這正好就是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念與人心的喜惡異同。
也可以說,人的心思是如何,眼睛所看到的就會是如何;在這裡的名份概念,卻有可能“名不符實”;因為,只是人的心願的外在認同感促使事物配帶上一個名號,可能與事物的“本質”並不相同。
但是,人卻有辦法把本來“名實不相符”的東西加以外在的權威來定性;以權威來支持本來基礎並不穩妥的“名實關係”,往往都是“閒言閒語”的招徠。
話雖然是如此的說,擁有“權威”的支持相比於沒有“權威”支持的“名份”,總教人難以從外表裡去挑戰。
外表沒有弱點被別人去挑戰,就是否代表這種“名份”就是擁有了“名實相符”的本質呢?
每一個人,都會擁有不同的“身份”;是某人與某人的“孩子”,包含著一份父子與母子的名份關係。
是某人與某人的“兄弟姊妹”,包含著一份血緣的名份關係,也可能有著一份“親情”!
是某人的丈夫或妻子,包含著一份“愛情”為基礎的關係與責任,也有著一份“忠貞”的承諾!
是某人的朋友,包含著一份“友誼”。但是,世間上卻有太多“朋友是拿來出賣,兄弟是拿來利用”的負面現實。
若然,父子母子的情不在了,還可以稱為父子母子關係嗎?
沒有往來的“兄弟姊妹”關係,還可以感覺到親情嗎?
沒有了忠貞的夫妻關係,還可以維持嗎?
沒有了忠誠的朋友之誼,還可以信賴嗎?
或者,現今的世界,人們都只看到“名”但卻感覺不到“實”的存在;習慣了,擁有了“名”就管不了有沒有“實”的存在,反正在法制之下,挑戰不了這種“名不符實”的關係,故此,妥協了!不再感覺到有需要把一個“真真實實”的“本質”注入到一個“名號”之內,讓自己擁有了數以百計名不符實的“名份”,一切都只是徒有虛名。
沒有了信任的政府!
沒有了親情的家庭!
沒有了愛情的夫妻!
沒有了忠誠的朋友!
……………………!
你…還有嗎?
待續
-
-
sweet dream(Empty)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