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一個有能力才幹的政治官員,在得到少年皇帝的愛戴之後,也確實盡力而為,只可惜在處理中國傳統的文官制度上,出現了錯誤的詮釋,希望能夠跳過文官不同派系的利害關係,互相依存的傳統,以個人的心願來重新建構“文官系統”。
結果,表面上京官都依循張居正的心意,但內裡卻厭惡至極!唯一能夠打倒張居正的人,就是少年皇帝。但是,
張 先生在少年皇帝心目中是情如父子那樣得到尊敬, 任何對張 先生的批評,都會被少年皇帝看成為針對自己的權威;因為他 相信張 先生,才會把大權交在 張
先生手上;朝臣對 張 先生的批評,就等於對皇帝的批評。
張居正 有生之年,都得到萬曆皇帝的尊敬。直到 張 先生身故之後,對他的批評才找到一個空隙被皇帝聽入耳朵裡!
張居正在朝日子,對人以嚴,但是自己的生活卻浮誇奢侈,任人為親。雖然情況並未到達 殺人放火大貪官,大奸臣的階段,卻已經讓年青萬曆皇帝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傷害!一個嚴師益友,情同父子的關係被徹底打碎了!
這次打擊,直接讓萬曆皇帝從此不再相信任何朝中大臣。
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把權力交由臣下處理,這種情況的影響不用多說也會推測得到會有多大的惡性循環出現。
皇帝 愈是不理政事,朝臣便愈是心急如焚,上書諫言不絕。
萬曆皇帝 看到朝臣的諫言多如山積,開始厭惡朝臣;於是以長期龍體不適為理由“不朝”,與大臣的聯繫只靠奏摺上書。
面對朝臣有關重大國事的進言、重要朝臣的出缺任命等等事件,萬曆都不加理會,只在一些細微事件上“朱批”;更多的就是不去“朱批”讓奏摺擱置一旁。
這種情況在朝臣反對皇帝改立太子一事之後,變得更加嚴重,萬曆已經對朝臣感到厭惡!國家中央機能近乎癱瘓了二十多年!
但是,這個明代江山,卻仍然可以維持正常的運作。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有的特色!
也說明了中國的政治傳統,中央政權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就算是斷了線,地方政府還是可以維持最基本的運作。這個傳統直到今天,或多或少都影響著十三億人的中國社會。
伊德 對於沒有了中央最高負責人的領導下仍然可以維持運作的政府架構感到有點神奇!
是甚麼元素讓這群朝臣可以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之下,仍然願意維持一個不健全的政府繼續運作下去呢?
當中必定會有心繫家國的有志之士,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心志付上一己之力。但是,最大的元素,可能就是“國破了,自己那會有好日子過!”的現實感!
這份現實感,促使全體文官盡力而為去維持萬曆一朝這部國家機器最低限度的運作!
萬曆皇帝就是了解到這個從先帝承傳下來的國家機器,就算自己不去用心經營,也有一批為了自身利益的朝臣會去代辦國事,“國破不了”便隨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