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情感”縱然不能夠影響“宇宙”的生成變化,但卻存在。縱然在遙遠星系裡的生命並不知道“地球”的存在,也沒有可能知道 我們 是擁有情感的生物,這也不能夠否定當下的“我們”是存在!
或許,在另一個宇宙裡的生物並不知道甚麼是“道德情操”,到了地球消失於我們的宇宙之後,再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人類曾經存在於浩瀚宇宙裡的某一個角落,這也不能夠否定當下的“我們”是存在!
“我們”的存在,讓“情感”得以延續於一個短暫的宇宙空間裡,縱然是微不足道,當中也包含了“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在這個小小的一個點上,我們在生命週期當中經歷過的“福樂”“苦難”都不會因為宇宙的“本是無情”而否定它們曾經發生;各式各樣的“情”,太刻骨銘心了!
彷彿就是在茫茫人海當中,不會有人知道當下的你和我曾經遭遇過甚麼事情;他們的不知道,並不能否定我們的歷史!
可以說我們是幸運的物種,能夠擁有“情感”去體驗生命,去感受“喜”“怒”“哀”“樂”;但是,也可以說我們是不幸的物種,擁有“情感”去品嚐“苦難”的滋味!
或者,宇宙的無情,就是給與每一個星體相同的機會去生成變化,當中沒有“感情用事”,沒有“差別對待”,一切都只依循“物質與時間”的配合。
在“小一點不成”“多一點自毁”的宇宙規則裡,不加入“情感”或許就是其關鍵所在。
“無情”是建構宇宙的必然。
基於宇宙的生成變化,本來就沒有牽涉到“情”的存在;沒有“善”“惡”“對”“錯”,只在乎物質與時間的配合。那麼,就算是不久之後的地球被不知名的力量毁滅了,也是沒有“善”“惡”“對”“錯”的因素,只是我們擁有“情感”,才會感受到被“毁滅”的恐懼和傷痛。
“恐懼”“傷痛”讓我們“思想”更多的“為甚麼”?
回來想一想,從另一個宇宙的“黑洞”吸入萬物 到 我們這個宇宙的“白洞”創始大爆炸,本來就是如此般的“空”與“無”;直到“人類”擁有了“情感”與“智慧”之後,我們抬頭觀看夜空裡燦爛星辰,聯想到遙遠的星系所經歷的“生成變化”,從這一刻開始,“宇宙”才被人灌注了“情感”。
或許,中國古代哲人的“宇宙觀”思想裡的“道德論”,就是從人類自身的經歷被拋到無限的天空裡之後,“情感”便擴散開來,把本是沒有“善”“惡”“對”“錯”的宇宙以一個“擬人化”的思維來去了解;這是從人的 主觀意念出發的,是一種從下而上的“宇宙觀”。
這種從下而上的“宇宙觀”把本來是“空”是“無”的“宇宙”充滿了“道德意志”;所有的“生成變化”都按照這個“道德意志”來進行。這種“宇宙觀”較為容易被人所理解;但是,卻不是對的!
可能,就是因為身處在宇宙某一個角落裡的人類,並不願意去接受一個沒有“主宰”的“宇宙”按照物理定律自行生成演化。
這樣的一個宇宙,有點兒“無情”,讓地球上的人類感覺不舒服吧!
故此,古代哲人開始為“宇宙”創造一些“人性”!
把一份“道德觀念”加入“宇宙觀”裡,成為了跟人類有著“互動”的“生成變化”規律來建構銀河!
這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嗎?
是我們為了找到一份“存在”的意義把本來只能夠從人類身上找到的情感強行加入到宇宙裡,為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找到答案!
在樸素宇宙觀裡,是!
在人倫道德上,這種“情感宇宙觀”卻可以為飄泊無依的心靈找到一個歸宿;借用這個自行建構出來的“歸宿”重新去整理“人生問題”!
縱然宇宙之大是超越人所能理解的範疇;縱然宇宙的生成變化本是“無情”;那麼,當下的我們所擁有的“情感”豈不是更加珍貴嗎?
我們的“有情”既然是從“無情”而生,“無情”便被後來出現的“有情”所尋找,在這個“尋找”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所擁有的“智慧”或許會把自身“毁掉”;但同時也會有可能把一份“淺薄”的“情感”豐富起來,讓“苦難”超脫其目光之下的境況。
在眼看無盡的宇宙裡,我們的“情”歸何處?
或許,不需要走得太遠!
回到我們內心的“小宇宙”。
當我們內心的“小宇宙”建構妥當無缺,那麼我們所擁有的“情感”才不至於只剩下“苦”與“痛”。
既然宇宙的生成變化都是基於“物質與時間”的配合,那麼,我們為何不把讓人 神傷 的事情拿掉,改以滿有盼望的“情感”來打造自己的人生。
宇宙無情是人為更改不得的,就讓我們以只有人類才擁有的“情感”來修護一段又一段“苦難”的傷痕;讓宇宙裡的某一個角落裡可以找到“情”之所在。
當下,再抬頭凝望星空,感覺又是如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