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約伯記寫照 5各走各路

    約伯記寫照5
    2008525上午4:02
             各走各路
     
            在《約伯記》第三十二章,我們可以見到原本是帶著憐憫的人來到烏斯地後,那顆安慰約伯的心已經變更了:「 …於是這三個人,因為約伯自以為義,就不再回答他。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上帝為義。他又向約伯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以利戶見這三個人口中無話回答,就怒氣發作。」
     
            我曾經在病房內看到很多病人給前來探望的親友責罵,有的是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病人不想吃醫院的飯菜,而又對親友帶來的食物諸多批評,這種情況在年老的病人當中最為常見。
            有些病人整天躺在病床上,若是較為好運的,可以下床在病房四處走走,而不能下床的就只得躺在病床上靜靜地看著天花板。一天還不打緊,但當長期不能下床,心情便會極之煩燥,對護士,對醫生,對家人都會有很多要求。在病房裡的醫護人員對這種病人情緒習以為常,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對於一般的探病親友而言,卻是一種十分艱難去面對的事情。
    「我白天要上班,已經忙過不停,又要看同事和老闆的顏面,早已不好受了,下班後再要趕回家煲湯拿來給你,你還諸多批評…我為何要這麼辛苦,若然是不關心你…又會否這樣的辛苦…!」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在心裏作出類似的怨言。有些時候我們還會把自己不悅的表情刻意地讓病者看到來表達心裏的不滿。
           其實當有親人病倒了,病者與其家屬都會一同受到影響。
           一位和我媽媽一同入住兩人病房的女病友,讓我明白到一個身為病人又是別人母親的複雜心情。那時候,我已經辭去工作專心在醫院裏照顧母親。當時媽媽仍然要在頸部的氣孔抽取停留在氣管和肺部內的濃痰,鼻孔仍要伸出胃管來餵食營養奶。我每天上午十時來到病房的時候,那位接受腦部手術「顱內壓」的老婆婆便會向我打招呼。日子久了,便熟絡起來。
            婆婆每天都有很多親人來看她,媳婦中午來幫她清潔身體,到傍晚時份就有另一批兒女來探望。但她最想見到的卻是排行第三的兒子。那位第三兒子每晚都會在八時正帶來在家預備好的飯菜,但每一次那位婆婆都總是在兒子面前諸多挑剔:『那些湯很淡…菜太老了…為何這麼晚才來看我…我差點兒餓暈了…明晚早點兒來…!』
            那位 第三兒子 每一晚都是靜靜地聆聽婆婆的說話,還一邊聽一邊替婆婆按摸雙腳。有一晚,兒子到了晚上九時還未來到,婆婆心急如焚,開始咒罵起來。於是我便用試探口吻對婆婆說:「是否心裏為了兒子這麼晚也來不到而煩燥…!」
    「是啦!他平時已經在這時間來到了,不知他幹甚麼的…!」
           當時我便利用這個機會為他的家人說一點好說話:「 婆婆…妳的兒女都很辛苦的…他們白天工作,放工後又要趕回家拿飯菜來給妳,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時候我見妳對他們的語氣確實有點兒不是…若是他們不關心妳,便不會每晚都堅持要來看妳才安心,那麼…妳便應該覺得安慰,其實妳已經比很多人有福氣…!」
            那位婆婆因為知道我辭了工作來醫院照顧母親,所以她對我的印象和態度一直都很好。
    「我也知道…!」婆婆祥和地說:「 但真的不知道為何每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都總是按不住那壞性情,對他們諸多要求…」
        我由衷的說:「這是因為妳住在這裡日子久了…所以妳心情欠佳,想找人倍伴,但又不好意思對兒女說出口…到了見到他們的時候又不知說些甚麼…不單只是妳會樣,就是我媽媽若然像妳這樣的精神,她也會像妳那樣諸多挑剔…!」
        沒多久,婆婆的第三兒子來到,那位婆婆便如以往每一個晚上開始挑剔起來,不一會兒,她的兒子一聲不響便走出病房。
    我直言不諱:「是不是呀…!我已經叫妳不要這樣挑剔…現在他不發一言地走了…!」
    老婆婆說:「我也知道自己多言,但是又控制不了…!」
            那位婆婆一個月後出院了,我不知道她回家後和兒女相處的方法有沒有改善,但我卻可以肯定,她的兒女卻如以往一樣關心她;因為數星期後,她在家中不小心跌倒,撞及頭部,昏迷入院,我在病房的走廊上碰見她的兒女焦急萬分地在深切治療病房門外等候。
     
            我們都不擅長把內心的情感向旁人表達出來,也不擅長於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懷。有時候,越是與自己親密的人便越是不懂得與他們相處。 這種情形在父母與兒女之間最為普遍,我們可以撫心自問,最近一次和父母閒話家常的時候是那一天,是剛過去的星期天;是上一個月;或是根本從來沒有真正和父母談過自己的事情。可能我們曾經有過很多和父母相處的時光,而我們卻讓那些時光白白流逝,把對父母和家人的關懷藏在心底裡。
     
           我不知道當時 約伯 在烏斯地的家與朋友所居住的地方相距有多遠,但一定不會像我們今天在香港這麼方便,最遠也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交通時間便能探訪對方。
            約伯的朋友聽聞約伯遭逢禍患之後相約同來探望,本應是一種關懷的行動,為何在《約伯記》卻看到他們互相攻擊?
            約伯在第三十一章把對朋友的解釋說盡之後,那位在眾人中年紀最輕的以利戶卻接著去批評約伯,也批評其餘三人。我想這應該是聖經中所記載最糟糕的一次安慰行動。
    「因此我說,你們要聽我,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你們查究要說的話,那時我等候你們的話側耳聽你們辯論,留心聽你們,誰知你們中間無一人折服約伯,駁倒他的話。」
            他們原本是來安慰約伯,為何到了這個階段會變成這樣,面對一個喪失一切家財,失去所有僕婢,就連兒女也被奪走,再加上全身長了毒瘡而傷口還在淌血的朋友,為何會如此不友善,視流淚者的話為惡毒,視他的生命為咒詛,最初的同情和憐憫之心往那裡去了?
            朋友們本意是來安慰約伯,原本只是一個單一純真的舉動;安慰遭遇患難的人,在並聆聽約伯口中哀情的過程中,那份單一純真的關懷被各人心裡的論斷所扼殺了。
            人不能由地土而生的智慧得到安慰。那安慰人的心懷是由屬天的靈撒在心田上的種子所結出的果而得的。人在世越是找尋多的智慧,若不能小心處理便只有加增愁惱,智慧開解不了心靈的哀愁,反倒過來使人更加執拗,更自我,把感性的良知漸漸變得麻木。
             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主耶穌喜歡單一純真的心靈,如果人拼盡力氣尋獲比別人高的學問,比旁人深的智慧,而反倒過來與人的關係疏遠了,在處理友儕的感情上處處以自己的立場為首,自視所得的經驗和閱歷比友儕多,順理成章自己看事物的態度必定比友儕恰當,希望以自己的能力來為友儕 解困忘憂,而忽略了友儕是否願意以我們認為恰當的方法去面對困難。
            強加於別人身上的惡行固然會傷害別人,但是強行把自己的智慧要別人認同亦同樣會帶來難受的時刻,正確的道路是不能透過專橫的手段來建造。
            這就是神讓我們有自由去選擇行在祂的道路上,或是走在陰險的泥潭中的原因。神斷然明白人身處困難中的驚懼,但祂從來沒有強行要人接受祂的慈愛,祂只是不斷地透過人身邊一切的可見,可觸摸,可感受的事情與經歷來向人展示祂的作為,但自始至終,祂依然沒有奪去人有權取捨的自由。這個情況就正好用來比較約伯的朋友所保持的立場對約伯心靈所引起的影響。
     
          《約伯記》三十四章,以利戶對約伯說:「…明理的人,和聽我話的智慧人,必對我說,約伯說話沒有知識,言語中毫無知慧。願約伯被試驗到底,因他回答像惡人一樣。他在罪上又加悖逆,在我們中間拍手,用許多言語輕謾上帝。」
           以利戶在他對神的認識和領受中,作出了對約伯的批評,原本是安慰的言詞到了現在己經變成了咒詛。
     
            我亦曾經反省過自己以往的信主歷程當中,多次以弟兄姊妹的愛心,主動跟心靈軟弱的人一同禱告。有些時候我根本沒有詳細聽過那人的分享,只以自己的角度來看這人究竟需要怎樣的代禱。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有點兒感到傷害了那些與我一同禱告的人,不知道他們聽到我口中說出不能使人得到安慰的禱告後會有怎樣的感覺。
            我亦曾經把衝動誤認為感動,心裡好像是滿有負擔的去擔任過少年團契的導師,團契的職員,詩歌班的詩班員,主日學的老師,每一個職份我都確曾付上心力,但現在回想過來,倒覺得在主面前十分慚愧,無言以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