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香港公立醫院,是走在“兩面不討好”的現實情況當中;醫院管理局一方面宣傳服務質素的提升,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資源(財政)卻不斷運用“管理學”的成本效益來以有限的資源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這是一種矛盾;不會有理想的效果!
伊利沙伯醫院,單單以“女內科病房”而言,就絕對是以有限的資源來盡可能提供最多的務服“實況場境”!
帶著 伊德媽 “跑醫院”跑了十九年有多的日子,沒有甚麼病房事情沒有親眼看過,很多時候,都心裡明白就是了!
每當 伊德媽 有需要住院接受治療的日子,伊德 能力可以應付的事情,都會自己去做,不會額外添加病房職員的工作量。
今天探病時間,來到病房的時候,一名矯型部的職員在 伊德媽 病床前查閱記錄;原來,是主診醫生安排為 伊德媽 訂造一對腳套,以防止長期卧床引起腳掌磨損。
這…感激!
但是,在今天巡房之後,伊德媽 就安排拔除了“氧氣貓鬚”!
這有點突然!
因為,這決定必然是由主診醫生決定的;醫生做任何決定,都必定有理據;故此,伊德 第一時間去做的,就是觀察 伊德媽 有沒有出亂子?
老人家一隻眼睛大大的,神情自然;做好了日常的個人身體清潔事宜之後,拿出了自備帶來的“血氧計”為 伊德媽 量度“血液含氧量”,百份之95,合格;沒有不對勁的事情出現!
直至 老人家 慢慢睡著了之後,伊德 再次為她量度“血液含氧量”,指數不合格了,只得85以下;於是,通知了護士;她們用病房的“血氧計”量度也只得80以下…不用多說了,重新配帶上“貓鬚”。
沒多久,伊德媽 的 血氧量回復到100!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醫生在決定替 伊德媽 拔除“氧氣喉”的時候,沒有為老人家設定一個“血氧計儀”;因為,已經從病人電子病歷裡註明了需要二十四小時以氧氣協助呼吸;故此,醫生決定嚐試為病人拔除“氧氣喉管”的時候,應該以適當的儀器進行監控;這是一種疏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