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79 依靠信仰生活的本質 2


每一次 神職人員 到會堂 講道的時候,都會收到“捐獻”作為支持牧養工作的“物質需要”;這是約定俗成的教內禮數,普遍都會接受。只是,這種 支持神職人員的“捐獻”的額度應該放置在那一個水平?就是“魔鬼存在於細節裡”的傳統利益衝突問題,到了今天還是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衡量!

 

神職人員,是否可以因為“神明”而“發達”呢?

 

這 是一個敏感的問題?

但是,卻又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一個人,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上有所表現,得到賞識,收入增加,再加上理財得宜,漸漸地變得富有了;如此的情況,有甚麼問題呢?

倘若,人們 是認同 “神職人員” 也是一種“職業”;那麼,就沒有理由去質疑 “神職人員”因為其工作的收入 過著 舒適富裕 的物質生活。

 

這個說法,合宜嗎?

 

或許 有點兒…合理 但是 卻 不合傳統觀念對 神職人員 的道德操守嚴格要求;一個 長期生活在 舒適富裕 的物質生活裡的 神職人員,其對於 人們生活在 困苦裡的日子還會有多少打從心底裡的“感同身受”,從而流露出“悲天憫人”的關懷之情 ,為 了“神明”的原故,在人們的心靈內給與 救助 與 盼望見到神明施與恩惠慈愛的安慰;而並不是以“職業”要求的“工作程序”為 信徒提供“專業意見”來面對生活上的問題。

“神職人員”是需要懷抱一份“使命感”才能夠無愧於“天上”與“人間”的期望。

沒有了一份“使命感”的“神職人員”,就是把“牧養”看成為一份純粹的工作;也就是那種“拿取薪金”每星期天在禮拜堂“講道”的那一類人;是依靠信仰過日子的“普通人”!

一個“普通人”就是需要把現實生活的 物質需要 擺放在最優先考慮的位置;而一個 懷抱著“使命感”承擔起宣講 救贖心靈 信息的“神職人員”,卻是 以心靈的堅強能耐是否能夠足以肩負“屬靈使命”作為人生最優先考慮的事情。

 

這就是“人 神 之別”!

 

以“信仰”作為職業的人,是不會認為借用任何一種商品推廣運作模式來配合宗教信仰信息 是會有所衝突的;因為,在各取所需的“市場供求情況”而言,沒有人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經過“公關包裝”出來的宗教信息,得到入座信眾的接受,真的感受到那種“靈性觸動”,認為“神”感動了我 ,於是 打從心底裡得到一種“屬靈的力量”來面對每一天的遭遇;如此,不是一件很好一回事嗎?

 

但是,經過“公關包裝”出來的宗教信息,得到“全院滿座”的表現,讓每一個人都“舉起雙手”,進入忘我的“屬靈境界”,沉醉於一刻的“靈性契合”,巴不得要從口裡說出一句“安歌”!

這不是有點兒像是一場“綜藝表演騷”嗎?

曾經,有一位朋友在舊網誌裡留下一則“留言”,希望邀請 伊德 出席一個公開場合分享那段照顧伊德媽日子裡的“經歷”;伊德 的回應 是“不回應這則留言”!

伊德 遇上了一個機會可以借用 照顧伊德媽的經歷 來增加“知名度”,以此 賺取“收入”來 應付 現實裡的“物質生活需要”!

不會有人認為 伊德 答允這個 邀請 是不對的!

但是,如此的,就不再是 伊德 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