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36 回望世界大戰 1 德國與香港的情意結

2010051921011 回望世界大戰 1 德國與香港的情意結




        每年接近六月的日子,世界各地都會有很多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記念活動,提醒世人“戰爭”的禍害是何等的深遠。

        可惜,深遠的禍害都只是局限於“書本”裡。

        當下的世界,沒有多少個自認為有 影響力 的人物會運用其 影響力 盡量避免“歷史重演”!往往都會認為 當下 的自己所擔演的是“拯救者”角式,而沒有察覺到解釋 “天堂”與“地獄”分別的權力落在自己手裡的時候,自己也沒有能力去“分辨”!

        想到近日“粗口三人組”在立法會 補選順利勝出之後,以參與投票者當中有 五十萬人是投票給“變相公投議員”,所以政府要去回應他們的“意願”!

        五十萬人的得票率代表了甚麼意願呢?香港,是否就需要遵照這五十萬人的意願而行呢?其餘不去投票的人,他們的意願在“變相公投議員”的心目中,又應該如何的去看待呢?


        1930年代的德國,受到“凡爾賽和約”的約束,還是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蕭條”期;希特拉看準了 普遍德國老百姓 心目中的“意願”,以“終止一切不利於德國的國際條約” 為口號,與數名 志同道合 的激進人士組成了“納粹黨”,以一個“帶鉤”的十字作為黨徽。

        這個“帶鉤”的十字記號,成為了歷史裡的一個夢魘。

        要去改變現實裡的生活問題,有人會以“針對性”而帶有“激烈行動”的手法,要求現政府必需要立刻回應人民的“意願”;若然,政府的反應不如自己的期望,便認為不可以接受;餘下來的選擇便只剩一個!

        這是歷史中的尋常事。

        每當歷史舞台上站著一批把政治視為“零和遊戲”來參與的人物,“歷史悲劇”便一小步接一小步的慢慢形成;支持者卻沒有發覺到自己跟隨著別人高喊著的“口號”當中,就是這些“歷史悲劇”的“催化劑”!

        或者“最多人喊叫的不會就是真理”這句說話,真的可以放在任何一個“歷史悲劇”裡去“審視”。

        當年,希特拉 成為了德國總理的時候,全德國上上下下都高呼著“終止一切不利於德國的國際條約”;結果,希特拉 巧妙地 利用了當時的德國民情,成功以“軍事發展”復興了德國的經濟;而“軍事發展”就是“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國去做的其中一件事情。

        今天,香港政務司司長 唐英年 到一間中學與師生會面談“政改”。一名女教師站起來,質問 唐英年 沒有在立法會補選投票,是一個很壞的榜樣,是反面教材;之後便說:「…假如,2017年真的可以普選特首,那麼…我們現在的學生,應該要如何呢?」
    這一句說話讓全禮堂的師生高呼拍掌!

        又是一個“聲音大就是真理”的反面教材!

        這位老師為甚麼在不自覺當中,成為了她所指責的 唐英年 翻版?

        唐英年 應該是早有預備,只可惜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話有點“不順口”:「…公民責任,履行公民責任,是要獨立思考的…並不是叫你去做便去做…」

        唐英年 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說中了很多香港老師 和 學生的死穴,就是:「高分低能」,又或者是今天的“八十後”「低分又低能」。

        唐英年 與政府高官不投票,是他們認定這次 立法會補選是不恰當的;既然是認為不恰當,便不需要去理會;以“不參與”來作為“立場的表態”,就是他們的決定!

        這位 中學老師 以“我們要有權選特首”來作為“立場”,本來沒有問題,只是以一個所謂的“壞榜樣”的論點來質問 政務司司長 便不切題了!

        如果,2017年香港真的有普選,而今天還是中學生的選民卻因為2010年的 香港政務司司長 唐英年與一眾高官, 因為認定當時的“立法會補選”是不恰當而自己決定不去投票,而影響到還是中學生的未來選民的“心志發展”,不懂得如何決定自己在2017年是否應該去投票 普選特首;那麼,這不是因為2010年的香港中學生普遍都是“高分低能”又或者是“低分又低能”又會是甚麼呢?

    :“有野心”的公眾人物“立壞心腸”
    :老百姓普遍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社會經濟條件轉差
    :國際政治環境“不公平”

        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世界大氣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