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69 雅各書一章19-27節


2008052216443雅各書一章19-27


 


雅各書一章19-27

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裁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郤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離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人的情緒有很多種,「憤怒」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類型。人的怒氣與神的怒氣有那些不同之處。主耶穌在聖殿門外的行為跟人們在街上打鬥有甚麼不同?

: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對控制怒氣有何幫助。情緒的反應不僅是反應於現在所受的刺激,而是反應於已有的經驗與總和。即是說現在接收到的刺激在許多情形之下只不過是一個觸發劑。而產生這樣情緒的重要還是個體已積累的情緒經驗,故此種經驗可以視為遠因。忿怒時個體生理上是有些特徵的表現,包括出汗、血壓增高、瞳孔擴大、警覺性提高,心跳加速等。有時恐懼與忿怒會交織在一起,忿怒是帶有進攻性的,而恐懼是逃避的傾向。如果有力量克服當下的威脅,便會作出忿怒的反應。相反,動物感到無能為力,其情緒反應便是恐懼。《心理學‧忿怒與恐懼》

:有的怒氣是可以透過外在行為得到抒緩,利用得到的空間來了解當前的環境對自己情緒的影響,才決定採取甚麼行動來回應。在怒氣中採取的行動很多時候都是錯誤的。

:但耶穌在聖殿外對商販的行動,我們又了解多少呢?神的義怒與人的憤怒又有何分別?(馬太 2112-13)

:若我們都認為義的基礎是善,而善的表達是愛,愛→善→義,那麼在基督教當中的愛是否有一些標準,若愛失去了標準,可能變成溺愛、縱容。而愛若果過份偏執,亦可能變成仇視一切對所愛的對象產生威脅的敵視行為,「愛變成了恨」。

:中國儒家有所言:「中庸之道」簡單而言,就是對事情抱持一種「無過無不及」的態度。當人們學習除去自己的污濊及盈餘的邪惡之後,是否在面對世界的不公平及別人惡意的對待、欺負的時候,真的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西方有一句話:「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中文簡單的說就是「姑息養奸」,那麼人應該如何自處。當有人用左手打你的右邊臉,是否真的連左邊臉都給他打,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溫柔的心應讓該如何發揮!

:帶著怒氣是聽不進道理。帶著怒氣亦行不出道理。溫柔的心並不是要基督徒以吃虧來面對不公義,而是以理智公正的原則據理力爭。在聖經舊約時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大家都認同的討回公道方式,了解深一層,就是以相等的程度向對方討回公道,是「無過無不及」,只是人就是不懂得何時收手,冤冤相報無休止。如果人們說要以神的名彰顯公義,但是以仇恨的手段來實行,這可以說是神的義嗎?最終就連自己亦變成了殺人兇手。到了新約時代,耶穌以寬恕來看待行不義的人,面對大群手執石頭要打死在行淫時被拿到的婦人時,耶穌以沉默來面對,默然在地上寫字,當群眾怒氣稍息之後,耶穌才說:「你們當中若有人認為自己是無罪的,便用石頭把婦人打死!」,耶穌對婦人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不可再犯!(約輸 81-11)

:能夠救人靈魂的「道」是甚麼?主耶穌身教要以恕來看待罪人,但是一個執著的心靈又能否以溫柔的態度來面對虧欠自己的人。心中滿是怒氣是聽不進任何相反的說話。

:讓我們回想九一一之後的美國人心中是想些甚麼!目前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教派是「基督教基本教義派」這個教派一直以來都是支持「共和黨」,而這派的其中一個思想,就是有一份強烈的使命要在世界宣揚神,並有一份強烈的排擠教外思想,仍然忠信神七天的創造過程,不接受「進化論」。

共和黨是「紅」,紅的人相信「對」與「錯」的兩極價值,也相信美國是「上帝的選民」,是世界的「例外」,有責任根據自己的意志來改變世界。

民主黨是「藍」,在價值上主張寬容,並強調「世界社區」的概念,主張美國應領導,但必須被歡迎,而不是被懼怕。

:溫柔的心,就是一顆能夠容得下別的東西的心靈,倘若能夠容得下別東西,便可以感受得到別人內心的感受,不會只看到自己!

:當信念固執化之後,會有甚麼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把道理坐言起行情況會變好還是變壞?

:坐言起行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其基礎信仰觀念要清楚。而基督教的信仰基礎是「愛」,一切的行為都是以愛作為基礎。在美國醫學界有一句說話,是每一個醫生都聽過的:「縱使躺在面前的是希特拉,你也應該去救他!」我們又認為如何?

:故此除了一般慣常以猶太人把經文縛在頭頂的比喻來教道人不單只聽道,還要行道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因素來衡量人能夠坐言起行,就是個人的生活遭遇,性格及社會環境。

:當信仰被扭曲,當中的人若然仍然以彰顯信仰作為己任的時候,情況往往不是讓社會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更壞,更慘。信仰變得僵化,強烈的排外,結果便會將所有事情放在一個狹溢的小孔中觀看,一開口便只會說「哈利路亞」、「感謝主」,對其他人的不同信仰產生一種厭惡感,忘記了別人同樣是有血有肉的受造物,看不到別人不同的信仰中是存在美與善。

:現在讓我們看看最近香港的紅人 陳日 君樞機,他從一開始便是以為弱勢社群出頭作為站在天主面前的憑證。當他以主教身份指香港警察處理韓國示威者的手法可恥之後,我們心中的第一個感覺是如何?第一個感覺通常都是不經過修飾的!弱勢社群的確需要支持及幫助,但是否當弱勢社群幹了任何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我們都支持嗎?當帶著口罩的示威者手持長矛打警察的時候,我們還支持他們嗎?當支持到了固執的階段,往往會讓人看不到事件的全部,往往以一面的感覺去論斷。

:現在再回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天主教教宗「庇護十二世」,他是第一位面對世界總體戰爭的教宗,他年青時期受任於德國為教廷處理宗教事務,對德國的文化、藝術十分熱愛,亦了解德國政治人物的手段。基於這份認識,他在大戰時期對德國的種種不義之舉,都採取了旁觀的態度,不支持或反對任何一方。因為他認為強烈的批評德國,不會讓德國領袖撥亂反正,可能會讓情勢變得更糟。說實在一點,就是他有點懼怕德國,在一九三九年八月大戰爆發之前,他刪改了自己的和平廣播演詞中針對德國而言的:「對那些玩弄民族壓迫民族…欺凌弱者、以及打破諾言的國家感到悲歎。」但他暗中下令撥出教廷的資金救助受壓迫的猶太人,開放羅馬的宗教建築物當作避難所,總共收容了五千名猶太人。直到一九四二年,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政策已經以流水作業方式進行屠殺之後,庇護十二世才第一次對德國的行為作出批評,而不是譴責:「祇是因為他們的種族或他們的祖先,而被殺害或注定要滅絕的數十萬無辜的人,感到悲歎」《聖人與罪人》

:所以坐言起行從一開始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難處是要明定出一個正確的基礎,基督教以條文而言便是律法,而這個基礎很多時都是以世界大氣候相反的。但真正的信心、忍耐、勇氣、誠信卻是從中得到驗證。要在一個混亂的世界坐言起行,相信便要應用到:「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教導。我們又如何應用?(馬太 1016-17)

:故此,細察全備的律法便更加重要。「大隻佬」這套香港電影,主角是一個和尚,他失去一個好朋友之後,看到了因果,萬事有因必有果,如何的因便有如何的果,但他郤看不透因果,故心被因果的關係束縛著,十分痛苦。

:同樣基督教當中的律法,是要人明白神的心思意念及喜惡,從中容入生活當中,目的是要人活得有自由,而並不是來束縛人。要在律法中活得自由,不單只要明白,還要看得通看得透,過份執著於律法的外在,而失去了人性,是不會讓人得自由。

:當人們把自己裝扮得十分美麗,從鏡子中看自己,必然是好看的,但內裡又是如何呢?

:電影「大隻佬」的和尚最終參透了因果,明白了當下種甚麼的因,明天便會有甚麼的果,他用雙手抱著殺死他朋友的殺人犯說:「我跟你回去吧!」

:回看我們知道的十誡,從對待神至對待人,都有清楚的標準,但是要如何才能讓律法「活起來」而不是使律法「死掉」呢?《出埃及記‧十二章》不可敬拜別的神

                             不可拜偶像

                             不可妄稱神的名字(扭曲神的心意)

                             當守安息日

                             當孝敬父母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別人)

                             不可貪婪

對人和對神的誡命中,那一些是較難實踐的呢?

 

:虛的相反是實,言多而帶傷害的舌頭與實際傷害人的行為是相等的,「甚麼都可以說,但都不是造就人的」。怎樣的心思,便會說出怎樣的說話,當人說要坐言起行,其實就正好是其人的思想與內涵的反映。

:看顧孤兒寡婦是要有內在的同情心,行善的最高情操是不被人記,簡單而言就是不望回報的善行,行善皆因人內在的驅使,是自然流露,是不經計量的行為。那麼行善後「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又是甚麼意思?記念一個偉人或好人,有甚麼問題?回看舊約,耶和華為何在摩西死後要親手把他埋葬?《申命記‧34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