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18 適應新環境的改變 從病房生活到家庭生活

要幹甚麼事情,才能夠把一個人臉上的笑容從除掉?

“向 目標人物 的 至愛 下手給與狠狠的一擊,就可以保証永久除掉那人臉上的笑容”

伊德 在 18歲的時候,已經很少機會在親友面前流露出 真正的“笑容”;因為,“當差”故然是“見多識廣”,但是,卻又 清清楚楚的看到“尋常百姓家”沒有機會目睹的事情;日子久了,人情冷暖 慢慢地 轉化了 人生觀。
天下無新事,一切都是跟著“愛 恨 情 仇 喜 怒 哀 樂”在轉圈!這對於 一個 年輕小伙子而言,有點兒早熟吧!還沒有真正感受與享受過人生的“好”,就被一個沉淪的世界染得渾身灰灰黃黃。
“工作”是 自己 “選擇”的,就只能夠 “打落門牙和血吞”!

到了 接 伊德媽 回家安享晚年之後,兩母子 日夕相對,彼此就是 對方 的一切;日子習慣了,適應了,就認定了如此的生活就會是未來的結局!
“無言”是 伊德媽 的印記!
“沉鬱”是 伊德 的表情!
把這兩種特徵 擺放在一起,沒有突兀的感覺!

漸漸地,“所有人”都接受了 如此模樣的 伊德 形象;臉上沒有笑容 絕對是可以驅走很多“客套的問候”與“過了頭的家庭探訪”;讓生活可以安寧一點兒。
但是,安寧 跟 孤清 的分界線 卻是 模糊的!

在還未妥善處理 伊德媽 永遠都不會康復這個事實的日子,經常都會對 家庭 其他 成員 有不合其份的 要求;這絕對是一種“自虐”的選擇。
只是,在那個當下 沒有人能夠 開解 伊德 ;直到 伊德媽 的康復期 結束了;慢慢地 察覺到 一個老人家的生人命開始 踏進了“最後一程人生路”的階段之後,伊德 才驚覺到,自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討厭鬼”!

在 病房裡 的生活,跟 家居生活 絕對是兩碼子不相干的事情!
從一九九五年五月開始 直到 一九九六年夏天;伊德 跟 伊德媽 兩母子都完全習慣與適應了醫院病房的生活模式;要帶 伊德媽 出院去過另一種家庭式的生活,並不是說一句“我可以”就足夠!

那時候,二姐 承諾 伊德和伊德媽 可以在 她的家庭裡 “暫住”,在適應 醫院以外另一種生活模式的日子,能夠有一個家庭作為依靠,不會是一件錯的事!
更何況,二姐 跟 姐夫 一家三口子可以帶給 伊德媽的東西,伊德獨自一人是辦不到的!

在 一年半有多的病房生活裡,伊德 習慣了 事無大小都是以 伊德媽 為中心;這種 作息秩序 在病房裡是“應當的”也是“合理的”;只是,放在一個“家庭裡”就變得困難重重了;再加上 伊德 的硬性子,問題就出現了!

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整套“既定的生活模式”,就正如 伊德跟伊德媽在病房裡的生活模式一樣,是不會輕易就可以改變的;總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找到“相處之道”!

變成為 植物人 的伊德媽,再也沒有能力去教導 孩子 與 家人之間的 “相處之道”;一切 都只能夠依靠 孩子 從前在 父母親的身教當中去 領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