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單不隻影

不形單不隻影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35 下一站 圓願


 在這個 伊德 與 伊德媽 的墓誌銘 裡,已經 在《隨筆於病床邊》,《時光機》,《床邊日誌》,《一睡十八年》,《約伯記/與伊德媽一起生活的十九年》詳細地 把 伊德媽 在腦部手術失敗的前與後跟兒孫們一起生活的故事 記下來。
伊德 把這些故事送給所有關心 與 愛 伊德媽 的人;當你們 在思念故人的時候,可以在這些篇章清楚看到 伊德媽 與 她的親人 在 經歷 病患的日子裡是如何的見一步走一步;到了踏上 人生最後一程的路上,千言萬語已經盡在 字裡行間述說過;來到當下,伊德媽的故事完了。

伊德 會嘗試 放下那條連結在 棺木上 的繩子,把承載著 悲涼的人生經歷連同棺木一起埋葬在美麗的花園裡!

哀傷 化作 思念;
思念 變為 行動;
行動 可以 圓願。


34 別了 完了

星期天就會讓 伊德媽 跟 伊德爸 在 這個可感覺的物質世界重聚,也是 真正 陪伴著 伊德媽 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回首這一程人生路,是“難走的一程”!

“難走的一程”,卻是自願的!
從來沒有想過回頭再選擇一次的時候,會放下至愛離巢遠去;能夠再選一次的時候,只是會盡能力讓慈母在這段人生最後一程路上,走得更好一點!
伊德 在這一程路上,掏盡了所有讓至親能夠躺在無盡的幸福裡來抵消晚年的不幸結束此生;在駕乘黃鶴遠去不復還的日子,伊德媽 給與了 孩子一份禮物,就是親手拿掉了孩子十九年來甘願背負上的沉重行裝,送給孩子一身的自由!
“自由”的代價就是 跟至親永別!
這麼的一種自由值得欣慰嗎?
在慈母眼裡,永遠都是值得的!
孩子,夠了!
你為 慈母所做的已經足夠了;現在,就嚐試把這身背負了十九年的行裝放下來;
或許,你的餘生也不會忘記 我在你懷內 呼出最後一口氣的哀傷;
也不會真正的釋懷;
但是你卻要去接受 我 已經走了!
慈母也打從心底裡希望十九年前的那個手術會成功,能夠把健康帶回來給我;讓我能夠好好的一個模樣來跟你們生活下去;
只是,命運如此般的安排;我們縱然萬般不情願,也只能夠接受 我 變成了一個植物人!
本來,我就是應該在十九年前就離去;
只是,我們 都捨不得離開對方!

在這十九年的日子裡,我雖然不曾說出片言隻字;但是 你們應該知道 我是幸福的!
或許,十九年前的晚上,你們是在沒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目睹我變成為一個植物人;你們熬過了這個關口,找到了跟我一起生活下去的方法;當下,你們也是在沒有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目睹我別了人世;
我 看到你們都淌淚;
告訴給你們知道,我也是萬般的捨不得離開你們,你們是如此般的呵護著我,我那會願意永別呢?
只是,我的身體不濟了;再也撐不下去了;這你們應該也有一點點的壞兆頭看在眼裡。
其實,這十九年的日子,就是 命運給與我們一個機會去學習如何去接受 永別;只可惜,永別這一門課就是從來都不會有人能夠合格!
我們 都只能夠去 接受!

孩子,慈母 此生無悔了!
有你們一直在病床邊呵護,還有甚麼能夠與此比較更幸福呢?
當下,我 就還給你們每一個人的自由!
不要再為 我 在醫院裡東奔西跑;
不要再為 我 日漸虛弱的身體而哀思前因後果;
也不要再為 我 的活著 而睡不安心,心裡害怕電話鈴聲的響起會帶來惡耗!
每一次,我 生命垂危的時刻,你們都 用力的留住我;
我 也捨不得離開你們;
只是,我 已經到了 油盡燈枯的階段,再嘗試為我 延長 燈芯油膏 也是徒然;縱然 我並不情願離開 你們,亦希望能夠跟你們直到天荒地老。
你們在十九年來為我所流下的眼淚讓我感受到 親情的所在於心裡;看著你們,我是安慰的,也是哀傷的;故此,我選擇跟你們在世間永別了!

沒有了我的日子,孩子你們是會感到孤單的;因為,你們已經習慣了有一個植物人的慈母以無言的方式躺在病床上一起生活;
沒有了我的日子,孩子你們是會不知所措的;因為,你們的生活裡 不再以我這個慈母為中心,需要重新去建構一種新的生活;
沒有了我的日子,孩子你們是會情感落空的;因為,你們內心不再有一個 活著的我來給你們 寄托感情;

如此,我希望 我的孩子 能夠把我放下來;
把自由還給你們 就是期望 十九年來為了照顧我這個老人家所帶來的種種愁思哀情全都能夠抺掉,讓你們再一次去繪畫屬於你們自己的人生。
當你們每一個都能夠拿出一本精彩的人生 畫冊,我 就能夠真正的安息!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33 雨果小說的現實版本

曾經說過,伊德 在雙親 的身教當中 學會了 人 無論在任何的境況裡都需要去選擇 做一個好人!

縱然,在選擇的一刻並不會知道 “好人之於己,焉得好報”!

這麼的一個“好人好報”的普遍人生觀念,其實,並非是必然的 因果關係;這個 因果關係 是要再加上一套 “時間觀念”才可以得到一個放諸四海皆是的“價值觀念”!
所謂的 “時間觀念”,就是 “不如人意”的展示程序。

眼前的“悲涼世態”,並不會立即出現一種“庇佑好人”的事情來“雪中送炭”;往往都只會是“禍不單行”!
這就是 凡人 能力以外所能夠洞悉的天意!

要去 知行合一 的去實踐做一個好人,最艱難的就是需要要求自身 在“悲涼遭遇”的時候,再加上“禍不單行”的雙重打擊之下,仍然持守著一個“好人守則”,不去以“己所不欲”的行為去為自身找尋“補償”。

曾經說過,凡人 若然能夠好好的運用 智慧,而又得到了長生不死的方法,那麼,凡人 也可以是 神!
形而上 就是擁有一份 超越時間限制的能耐,故此,可以 穿梭於 過去 現在與將來的時空裡,見証 每一項事情的 因與果。
因 果 就是一對時間性的依存關係;也是 所有 智慧的 根本處;故此,佛家 有言 凡人 要立地成佛就需要參透 因 果!在參透 因果之下的智慧,就能夠“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得可以失”“可以悲可以歡”“可以離可以合”;在無可無不可的 生命裡,還有甚麼是 “求不得與捨不得”呢?

今天早上,伊德 心裡其實 有一種深重的“悲涼感覺”;因為 ,到了屋邨辦處 正式申報了 伊德媽離世!
當年,為了 伊德媽 的需要 搬遷到現在的居所;當下,伊德媽 走了,這個本來注滿了 伊德媽兩母子在 人生最後一程所有回憶的地方,因為 伊德媽 的離世 而變成為有待處理的“寛躺戶”。
伊德媽 的骨灰還未安置妥當,就被通知為 “寬躺戶”,確實有點兒感到“悲涼”!

曾經責備過自己在 伊德媽 在世的日子沒有能夠讓她生活得更好!到了現在 ,生活仍然是老樣子的伊德,有點兒“灰”!
彷彿 十九年的盡孝與盡義 在這個 悲涼的世界 裡根本就是枉費心機!持守著 一個 “好人的教誨”所要付出的代會就是“悲涼”!
倚伏在 伊德媽的骨灰面前,那種 悲涼的感覺讓 眼睛掉下了淚兒!
人生 原來就是如此!

很多公共屋邨家庭會千方百計去 保持或增加  住戶人數;而 伊德媽這個居所 卻是不斷的減少;眼前的 落泊凋零,就是 一個好人 生命裡其中一段悲涼的遭遇!
大後天,伊德媽 就會跟 伊德爸 的骨灰一同安居落戶!這就是兒孫們為伊德爸伊德媽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希望 兩人會得到安息;說是“希望”,是因為 當下的伊德心裡 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哀傷;心裡知道 逝去者真正的安息,就是在於仍然在生的親人再沒有為著“死別”的時刻而哀傷淚流!

或許,這種 從“死別”而來的 悲涼感覺,永遠都不會消失,人 就是只能夠去 接受,而在 接受的過程當中,不去為這種 悲涼 再添上 更多的 悲涼!

真的有點兒 雨果筆下《悲慘世界》的影子!
主角 一生人可以說是從來不曾感受過 “快樂”;只是為了妹子的一片粗吃而坐了很久的大牢;之後,有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以真誠去兌現受人恩惠的承諾之後,再一次被陷入了活在飄泊的生活裡,只是為了一個義行的諾言 堅持著要撫養別人的女兒,給與她最大的愛護,甚至願意付出所有。
主角 絕對是一個好人;甚至乎相比於很多在社會被公認為好人的人 更加 善良;只可惜,在他 “悲涼的一生裡”所展示出來的世界並不能夠讓他臉上流露出 真誠的笑容!
他接受了世界就是如此,而唯一在生命裡可以做到的,就是在自身範圍之內,不讓這個“悲慘世界”再增加更多的“悲慘”;是一種憑一己之力讓身邊的人活得快樂的內心慰藉!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32 一個側面的好人好報

今天 為 伊德媽 到 屋邨辦事處 交代了一些關於 “戶主資料”的事情;就恰似三十多年前 伊德媽 在 伊德爸 去世之後,為 伊德爸 到屋邨辦事處 交代 “戶主去世”的詳細情況。

“一代人”逝世去!

伊德 幸運地 在 父母的身上 學到了如何去做一個“好人”!當中深刻的領悟莫過於清楚明白“好人”在現實的世界裡到達人生終點的時候,並不必然的得到“好好的回報”;縱然沒有能力去保証“好人會有好報”這種古往今來都被人們追尋的理想國度是會實現,也願意在一己之力的範圍內去承傳這麼的一種“人生觀”;或許,要去承傳這種“生活態度”真的會是前仆後繼付出代價才可以瞥見那度在現實裡永遠也打不開的大門!

當下,伊德 才真正體會到 伊德媽 失去了 伊德爸之後,是拖著何等沉鬱的心境來去處理 已逝者 的“身後事情”;所謂的“身後事情”並不單單只是一個“喪禮”,而是諸般的生活狀況都需要去“面對”、“處理”、“清點”到了最後就是把所有事情“重整”!
這些“身後事情”是以如何的態度去處理,就會得到如何一個模樣的“重整結果”;這種事情可以肯定的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沒有例外!
拿這種情況之下的“必然因果”跟“好人有好報”來衡量,就會看到一大段“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曾經清楚的在網誌裡寫下“世間事情,總是會有一事兩面看的情況”;來到這段日子裡,伊德 也應該把從前的種種心思意念從口袋裡掏出來擺放在桌面上,好讓自己回想在十九個年頭裡跟 伊德媽 一起生活的“得著”是絕對超出了預期所得;故此,慈母的逝去 縱然 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但是,並不是全部;在 淚流聲哭 當中,回想 一直動也不動的 伊德媽 活在 兒孫的懷抱裡得到呵護,大家都渴望能夠親近相對的日子越長久就越好;為了把這個心願實現,大家 都盡了所能去讓對方知道自己此生無悔!

不錯,慈母 活到 八十三歲,在病床上 始終有兒孫在旁照顧,就是她此生最大的“回報”;好人必然會有好報 縱然並不是以“人”的所想所求來 “兌現”,也必然是不失其公道。
坦白的說,伊德 在沉溺於哀傷的日子,是萬般不情願去承認 慈母 在人生最後一程路上 獲得了 好人 應當得到的回報;這種 回報 就是時刻都存在於病床上,“兒孫們總是不離不棄”!

人生的 福氣 莫過於此!


伊德 就是需要去坦然接受 命運 在 伊德媽 身上所作出的安排,是從一個 側面 去兌現 “好人好報”這個天理!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31 保衛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當 伊德家 的成員 在病房裡變成為 “常客”之後,很多 事情 都會 選擇 不再以一個“不知所措”的病人家屬姿態來去接受事情就是如此般的模樣,而是在能力範圍之內去讓正在發生的事情不至於太過跟自身所能夠接受的情況相差太遠。
每一次在病房裡預計到將會有病人要“告別人間”的時候,伊德 都會盡能力之所及不讓躺在病床上的 伊德媽 知道;縱然 慈母還是處於“昏迷態狀”,也不想這種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幸會影響到伊德媽“生存下去是因為有值得奮鬥的目標”這份信念。
在某些日子裡就是 孩子也感覺到“倦了”,還是會要求自已在 彼鄰病床經歷“生離死別”的時刻,仍然 在 伊德媽 耳邊“話家常”!
到了真的說不下去的時候,就打開 伊德媽病床旁邊的儲物櫃,拿出在今天已經被淘汰了的“隨身聽卡式收音錄音機”,將一對 耳筒安放妥當在 伊德媽 的耳朵裡,透過 徐小鳳 的歌聲 來為 慈母 隔絕“凡間的悲情”!

伊德媽 喜歡 徐小鳳 的歌聲,“因為她 斯文大方”;這是 伊德媽 在健壯的日子親口對孩子說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伊德在 慈母 陷入 昏迷狀況 的日子,特別購買了 徐小鳳 的專輯卡式帶 連同 “隨身聽”擺放在 伊德媽 的病人儲物櫃裡;每天探病時間都必定讓 徐小鳳 在 伊德媽的耳邊唱過不停!
這種舉措在“高度護理病房”裡並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在整個病室 八張病床 “全院滿座”的日子,八位躺在病床上的嚴重病患,全部都會在一對耳朵裡擺放了 隨身聽耳筒;直到 電池耗盡,聲音失真 之後,病房姑娘就會把每一個病人的 隨身聽 收回到病人的儲物櫃裡。
第二天傍晚,病人親屬來到病室,就會把隨身聽的電池更換,再重複一次昨天的探病程序。
日子就是如此般的渡過!

其實,病房的生活只要用心去留意一些 細節規則,絕對是可以慢慢適應下來;在一些特別的事情當中,還可以保留屬於自己與病患親人的私人空間不被別人侵佔。
要進入“深切治療病房”或不同類別的“高度護理病房”,都需要在病室外先套上一件“長袍”,以減低 探病親屬穿著的衣物把“外來病菌”帶進病室;有些 病室還會要求 探病家屬 脫掉自己的鞋子,穿上“拖鞋”才能夠進入“特殊護理室室”。
一九九五年五月的 廣華醫院腦外科 高度護理病房,就規定所有進入病房的探病親屬都必需要“穿長袍”及“更換拖鞋”。
這個 規定 對於很多病人親屬而言是一種“不受歡迎”的安排,但是,對於 伊德家 的成員而言,卻是對病人必要的保護措施;因為,每一天都渴望能夠“見到”至親,所以不論白天身處何地,幹了何事,都總是會在 傍晚時份 來到病室門外等候;故此,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都會特別敏感,打從心底裡有所顧慮躺在病床上的至親會否受到影響!
“我是否一個帶菌者”!這個想法,經常都會成為 病人家屬的“警報器”;而這個“警報器”在不同的病人家屬心裡所產生的心理預期是可以截然不同的!
“我不能夠去探病了”!
“我可以不去探病了”!
這兩種心理預期有甚麼分別呢?

伊德 就是因為想每天都能夠在病室裡看到伊德媽,就把“強飯加衣”放在日常生活裡的首要事情;縱然,很多時候都是“食之無味”!
對於病人家屬而言,在不能夠確定明天可能會發生甚麼事情日子,只能夠抱著一種“為了別人好好照顧自己”的態度來提醒自己至親還在;也就是因為 至親還在,很多事情都需要保持一在“最低限度的有效運作狀態”!

醫院以外的日常生活,病人親屬能夠以自身的能力去安排;只是,進入了醫院範圍之內,事情就不由得病人親屬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處理。
一件“長袍”,一對“拖鞋”就是每一天 探望至親必要“裝備”。
“高度護理病室”有八張病床,每一次每一張病床容許兩名親人進入病室探望病人,如此的計算就需要在病室門外預備16件“長袍”及16對“拖鞋”。
這兩條簡單的“算式”對於 “高度護理病房”而言卻是極之艱深的數學問題。
“長袍”可以充足供應;但是,“拖鞋”卻會經常“遺失”。
在 病室門外沒有“拖鞋”的日子,爭吵就會出現!
為了 取得一對拖鞋,眾多家屬都會各不相讓;結果,就是每一張病床只能夠容許一位病人親屬探望;這對於 病人親屬而言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處理方式。
伊德媽 的兒女決定不去接受這種情況再出現在 伊德媽的病床號;長兄,憤然地 在外購買了兩對拖鞋 作為 伊德媽的私人財物擺放在病人儲物櫃內!
每天 最早來到病室門外的人,就先行拿取兩件長袍握在手裡;“拖鞋”這玩意就留給其他人去慢慢享受!
長兄 在這宗“拖鞋爭奪戰”絕對是一個天才!
能夠擁有 屬於 伊德媽 床號的私人拖鞋,就不再需要跟其他不認識的人分享 腳掌下的世界,衛生得多了;也確保了 每一次都有兩個關心伊德媽的親屬可以守候在病床邊去陪伴和照顧她。
對於其他不知道事情始末的探病人士而言,伊德家 的成員就有了足夠的理由去拒絕“借出拖鞋”;只要說出一句“拖鞋是我們自己買來的”,就不會再有任何人微言!
沒多久,其他床號的病人親屬都倣效 伊德家 的方法 自行預備“私人拖鞋”放置在病人儲物櫃內,為自己也為病室員工減少了很多煩惱!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30 整理出一種新的人生觀

亡父一個少年故事《逃難是為了生存》;接續下去的就是“生存是為了值得奮鬥的事情”。
沒有追問 伊德爸 在戰亂的年頭裡拼命逃難,生存下去的原因是為了那一些值得奮鬥下去的事情;或者,身處於逃難人群當中的 伊德爸 也是不自知那時候的舉措所為何事!只是保住一條命就是了!
不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活生生的人”去完成,為了一些仍然活著的人去奮鬥,才是真正的人生。

伊德 曾經如此的說“一個人的苦難是造就不了另一個人的生命”,只會一同掉進深淵。
如此,身處於“苦難”的人,就必需要抖擻精神,以最大的忍耐去撐起塌下來的屋樑,才能夠讓其他人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是可以找到幸福。
只是,躺在 苦難的泥沼裡沉溺傷痛就恰似是“毒癖”,不幸染上了之後就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戒掉”!
因為,在於“吸毒者”而言,“毒癖”就是他們選擇逃避現實的方法;既然 現實對於 他們而言是如此的不堪承受,那又有甚麼理由去驅使他們去“戒掉”呢?

我們 都需要一個值得 奮鬥下去的理由!

伊德媽 經歷了一段“垂死日子”之後,在醫學角度而言是甦醒了,可以不再倚靠 呼吸機 來維持生命;但是卻 全身癱瘓 這個事實清晰地擺在眼前;那種 感覺是 複雜的,也是 矛盾的!
從 口袋裡 掏出那個“信仰錦囊”期望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兒 啓示,在滿滿的篇章裡,只能夠找到如此的一句“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卻又沒有讓其癒合恢復生機
這就是 一種“哀傷的毒癖”;讓眼裡所看到整個世界都只是如此般的“傷痛”!看在眼裡這麼樣子的一種“造物神奇”,如此般的一種表達方式,以身為一個遭遇不幸者的孩子立場而言,只會讓“毒癖”更深一層!

真的十分希望能夠找出“生存下去是因為還有值得奮鬥的目標”!
也 真心去認定 伊德媽 在那段“垂死日子”裡 ,在彌留的時刻唯一仍然確信 “生存下去是因為還有值得奮鬥的目標”,那就是“跟兒孫們親近多一段日子”!
倘若“天父的慈愛就是讓人在諸般苦難當中不至於死”的原因,就是讓 人 跟 深愛的人親近多一段日子!那麼,伊德媽 縱使變成了一個 植物人 心底裡還是為了 兒孫們 繼續奮鬥下去;

孩子 願意接受這個理由!
其他人眼裡是如何的判斷?管它吧!

在 垂死的日子,哀求 不要讓 伊德媽 死去;到了真的 “死不了”之後,若然 孩子 就把 老人家 送進“護老院舍”孤單地活著,那麼對於 伊德 而言,如何的辯解也是開脫不了!
這就是一九九五年夏天,伊德媽 甦醒了之後在孩子心底裡的呼喚!
一個 “新的人生觀”就在病房裡整理出來,直接影響到 伊德 在往後的歲月裡 對 其他人的評價。

“口裡說愛,行為上也要表現出愛”,若不然,倒不如默然無語!

或者就是 伊德 天生的 硬性子,不願意放下 伊德媽;故此,從“高度護理病房”的嚴格實施探病時間限制的 探病生涯開始,每一天都是 最早來到病房門外等候,直到探病時間結束也不願意離開,總是要 姑娘 再三要求才不情願地在 伊德媽病床邊 跟老人家依依不捨地 吻別!

那時候,日子並不好過!

接二連三有熟悉的病人家屬承受失去至親的“情境”展示在眼前,“人生”在這段日子裡確實變得“苦不堪言”!

“太慘了”!

需要一個真正看得見出路的目標才能夠繼續奮鬥下去!

於是,伊德 開始不再去跟病房內的其他病患家屬打交道;以一張木訥的臉孔出入病房,避開了千言萬語的慰問與查詢;只是來到 伊德媽 的病床邊,就會開始柔聲細語向她訴說 孩子在今天的遭遇。
其實要跟一個“無法溝通”的人傾心吐意,是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適應下來;之後,就不會再意識到眼前人的真實情況,而是以一種 昔日 的 心思意念 來 去呵護眼前人!

漸漸地,苦日子 開始 變得 不那麼苦了!
生活 從一個“最低限度的有效運作”開始,慢慢地 調整出一種新的 “運作模式”,以適應眼前的日子!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29 伊德爸 逃難是為了生存

在 孩子 的記憶裡,伊德爸 和 伊德媽 是一對好夫妻、是孩子的好父母、是友儕的好朋友、是鄰舍的好鄰居說得平白一點兒就是一對好人。
在 一對好人 的養育之下成長,孩子就有了將來也會成為好人的最大機會;只是,這並不是必然的!
小小伊德 也有可能變成為一個“討厭鬼”;在 現實世界裡,伊德 也確實曾經是一個討厭鬼!
孩童時期的 伊德,在家裡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平常無事的夜晚,坐在伊德爸 身旁擔當一個“侍酒童”!
父親 喜觀淺嚐“廉價啤酒”,一杯在手 就是白天辛勞過後的心靈安慰。記憶,父親 從來都不會“醉倒”在妻兒面前,只會在 酒意濃,意氣盛的時候,大談往事前塵的種種經歷,就恰似是一部“人生百科全書”為孩子展示出如何的環境,就會遭遇上如何的經歷;至如何的面對就要用心聆聽 。
每當 伊德爸 為 孩子承傳人生道理的時候,伊德媽 都會肅靜迴避於 廚房裡;讓出最大的空間給與 一個大男人去想當年。

在網誌裡,曾經 分享了 伊德爸少年時為了逃避 日本兵的燒殺掠奪,跟隨著同胞“走難”的時候,在路上“踢到人頭”的故事;一個少年人 踢到一個人頭會是如何的反應?
從 伊德爸 拿著啤酒杯悠然自若的神態來猜想這麼一段經歷對他的影響!
猜不透!
只是淡然的說:「看了一眼管不了繼續跟在同胞身後走就是了!」
現在回想這麼的一句說話,其實就是 伊德爸 留給孩子的“瑰寶”!
“看了一眼”知道了發生天掉一下來的大事;清楚了解自己“管不了”改變不了;“繼續跟在同胞身後走就是了”留在傷心地哭哭啼啼也沒有任何作用,鼓起勇氣保住命根兒才是生存之道!

在 伊德媽 喪禮之後,孩子 憂傷了好一段日子,心裡還是 思念著 慈母 在過去十九年來日子是如何生活;還是不由自主地 熱淚盈眶;就在一個淚痕未乾思意浮現的瞬間,亡父 “戰火逃難”的經歷再次呈現在眼前;那句“看了一眼管不了繼續跟在同胞身後走就是了!”就是盡力活下去的“第一步”!

沉溺傷痛 造就不了 人生歷練!
這個道理是淺白的!



28 做一個受苦的好人

人生某段日子身處於 谷底 的 經歷,是不會輕易忘記的;但是,在這段日子裡 曾經發生過的種種事情細節,又會被 本能 透過遺忘機制 去刻意淡忘;讓這段不愉快經歷在某段時刻發生的事情在記憶裡變得模糊;目的,就是讓 本體 在承受 傷痛回憶帶來的壓力不至於崩潰。
以上 是 伊德 十多年前在研讀 真正的 弗洛伊德文獻 所學習得到的知識;到了 2014年的當下,察覺到 自身 對於 伊德媽 晚年遭遇不幸經歷的日子引發出來的“悲慘人生觀念”,從一九九五年五月開始 在不斷累積與深化的過程當中,同時 亦 在不自知的情況之下把一些 造成不幸遭遇的事情細節遺忘了;這對於 伊德 本體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一種源自於親情的道德枷鎖 讓 伊德 不能夠接受 自身 在記憶裡 遺忘所有關於 伊德媽 不幸遭遇的事情細節;但是,十九年來不斷發生的病患細節 是 苦澀 多於  甘甜,本體記憶在某程度上已經再也不能夠存儲如此般的記憶,意識 開始因為 惡性經驗不斷累積出現不平衡的情況;情緒低落的日子頻密出現。
倘若,就在那個 本體 應該選擇以那一種方式來面對“人生谷底日子”的時候,不多加思索,一頭插進 宗教救贖 的既有方式,不去追問,只去逆來順受諸般的不幸,那麼過去,現在 與 將來 就會簡單得多了!
接受 救贖 就需要 放棄 過去 所遭遇到的種種折磨在生命裡遺留下來的創傷與鬱結;所有 沒能夠找到答案的不幸都會因為接受了“終極的答案”而成為過去;從此,世間發生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都不再重要了;因為,整部人類歷史的發展都只是為了一個原因,就是“造物主”超越 人性所能理解的作為,都必定是美善的;來到這裡,人 一生的遭遇如何,就不再重要了;如此,就能夠避開不再去追問 “好人為何受苦”這個問題當中所包含著“神旨總是美善”跟“現實總是殘酷”的矛盾性!

“信仰”基本就是如此。

一位美國作家 曾經如此的說“父母的離世,對於孩子是有莫大的影響”。
伊德 也是一個孩子;雙親一先一後的去世對於 伊德 也有莫大的影響;近在咫尺的就是對半生信仰的顛覆。
當下 勉強不了 引用“造物主 超越人性所能理解的作為總是美善的”來 撫平慈母 接近二十年飽受病患折騰的悲涼;倘若,老天爺 的小小慈悲就是讓 凡人 “死不了”,那麼,人的價值放在 造物主的天秤上還可以算是甚麼呢?
“甚麼也不是”或計 本來就是自始至終的答案;只是,人 接受不了這麼的一個無情的答案!

“宇宙本來就是無情”。

那天,當 伊德媽 死在 伊德懷內的時候,孩子 心裡“無語問蒼天”!
伊德 嘗試用手 掩蓋著 慈母頭顱右邊下陷了的頭蓋骨位置,希望再一次看到 至親 完好無缺的模樣;只是,那度傷痕太深也太廣了,人力掩蓋不了!
就在這一刻,慈母 身體漸漸變得僵硬的時候,孩子自我綑綁的枷鎖鬆開了。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人生本該就是如此的行事為人,在 伊德 喪母之後 回來了。
若然 要把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回歸到 “造物主作為”這個基礎,那麼“約伯”的遭遇 在“造物主作為”的旨意之下已經在人間重複了千百萬次。

“不論是好人壞人,活在世間都會受苦”!

凡人 其實 生來就知道這個現實的境況,只是因為 一種 莫若以明 的 感覺驅使 某些人選擇在人生大部份時間裡去做一個好人。

慈母管不了自己將來是否會得到“好報”,選擇了去做一個好人!
因為,她想自己是一個好人!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27 盪到谷底

其實,伊德 並不是 在伊德媽手術失敗之後 陷入了 重昏迷狀況的時候,就接受了 至愛 變成為 植物人這個“診斷”! 
身陷於情況不明的三個月日子裡,每天早上睜開眼睛 游離清醒與迷糊的瞬間,就會看到 伊德媽 “甦醒過來”這個幻象;縱然 明明就是知道只是一個幻象,也甘心沉溺於片刻脫離現實難受的消磨;因為,我們都只是一個凡人,不能變天!在 神明 不再 展示大能的世代,自力救濟 又 不如人意,事情都得依靠一份單純信念來擔起早已經崩塌下來的屋樑。

“事情已經足夠的糟糕了不應該讓它變得更糟糕”
這就是 伊德 那時候的 “信念”!
“世界還是會有悄然的安慰存在於某一個角落裡”

伊德媽 一九九五年躺在腦外科高度護理病房裡的日子,主任醫生並沒有說 伊德媽 甦醒之後 或許會變成為植物人;只是不斷的要求耐心等候;因為每一個昏迷病人都會有自己的“時間表”,外力沒有必然的把握可以去更改。
雖然 沒有任何“正式的事前預告” 伊德媽 甦醒過來之後,或許會變成為植物人;但是,親屬 在 高度護理病房心靈被折磨的三個月裡,見証了很多“甦醒倒不如沉睡”的病例;有了這此前車之鑑的體驗,還繼續堅持等候 至親從 重昏迷狀況當中甦醒過來,真的有點兒是在掏出 所有 跟 命運來一場賭注;而 往往 在 親屬的這一邊縱然沒有全部都輸掉,也不會是“贏家”!

來到這種境況當中,說要去“積極面對”眼前難關;這真的有點兒茫然,不知道應該要如何開始所謂的積極!
不會有人 給你 引航開道,所有意見都是似是而非有所保留;伊德媽 是生還是死,總是在 醫生口中 莫若以明,家屬只能夠以最大的忍耐每天都去“接收”近乎相同的“消息”;在沒有進步 也 沒有惡化 的彌留階段裡,要如何去要求一個“凡人”積極面對人生呢?
落在如此般的境況裡,意志必定定會“消沉”;直到在偶然的某一天,察覺到 人生 已經 盪到谷底了,再糟糕的也只不過是“死”;那麼,“凡人”就會從地上慢慢爬起來,嘗試用一雙疲憊不堪的腳站著身子,再一次走到 本來已經認為沒有了希望的眼前人身邊,以一種 放手一搏 的心態來持著親情背後所要肩負上的責任,看看接著而來的又會否出現一個意料之外。

就是以等待“意料之外”的心境不去再多加思索 甦醒之後的 伊德媽 將會是如何的一個模樣;現在回想,人生 也不外如是吧!當事情已經超出了人力所能及的時候,就只剩下“堅持”或“放棄”兩種選擇。
所謂的“堅持”,並不是滿有活力的那種期盼,而只是默默無言地去 等待 事過境遷 之後 或許會有 一幕 動人的畫面展示在眼前;在這麼的一段慢長日子裡,不去為自己添加額外的傷害,不去加重親人的擔子,一天的事情就盡力不留待明天才去幹掉,維持著一種最低限度有效運作的功能,如此就是了!

所謂的 “堅強”或許也只不過是如此吧!

這就是 “凡人”盪到谷底 的 生存之道!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26 身教的啓迪 不離不棄

就是一個“賣仔的故事”,大約 三十年前,讓 伊德 在 伊德爸 靈前承諾會 照顧 伊德媽。
同樣是因為這個“賣仔的故事”讓 伊德 在 二十多年前在 伊德媽 面前承諾“將來孩子不論是否結婚成家,也會跟妳一起生活”。

這些都只是一個 尋常百姓家裡的普通故事。 

倘若 當下 能夠向 亡父亡母 追問“你們在拒絕三哥被別人領養的那一刻,是否會預見到 如此的 身教 在往後的歲月裡對其他孩子的影響呢?”
猜想,他們必定會說“沒有甚麼的預期 你們會在往後的歲月裡有甚麼影響,只是捨不得讓別人帶走自己的孩子,縱然 生活真的艱難至極!”
從來就只有 “父母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法律訴訟”,而沒有“子女爭奪父母供養權的訴訟”
當 子女 長大成人志向遠大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鼓勵兒女展翅高飛 離巢遠去;當 父母老病體弱的日子,卻甚少兒女願意回巢反哺。
這就是“父母”跟“孩子”看待家庭的分別了!

現在,桌上擺放了一張 伊德媽 在健壯日子留下來的 微笑照片;凝望著 一臉滿足神情的伊德媽 嘴角泛起的笑容,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孩子 確實願意 帶著 伊德媽一起生活直到 天荒地老;只是,人不能勝天;到了千瘡百孔的身軀已經再也沒有辦法修補癒合的時候,強留不住了!
回頭察看 挽著 伊德媽 的手伴隨著她走過這一段人生最後旅程,並不是孩子回報甚麼東西給 伊德媽;反而是 伊德媽 在這十九個寒暑裡給與了孩子莫大的安慰。
這就是親情掩蓋現實艱難的歲月 帶給 尋常百姓家 的一種逾越。

此刻,窗外吹起凜冽的強風;從前兩母子相依的日子,每當出現如此般的境況,伊德 都會 來到 伊德媽床前,輕輕撫著她胖胖的臉龐,稟報颱風來襲;老人家一雙亮晶晶的眼睛總是盯緊著前方,彷彿在心底裡跟 孩子說“那又如何有你在身旁就足夠了!”
從前,伊德 還是小孩的日子,“扯起風球”的日子都會讓伊德媽 帶來煩惱;三餐飯菜如何是好?
“罐頭食品”就是 尋常百姓家的 “打風餐”。
伊德媽 也只能夠在 打大風的日子 在家裡 弄出 “罐頭打風餐”來餵飽眾多“化骨龍”。
到了 臥病在床不起的年月裡,伊德媽 不再需要擔心 “扯起風球”的日子 三餐如何是好?
因為,伊德 自會打點一切;營養豐富的“罐裝營養奶”儲備充足,老人家 只需要 閒時張開眼睛 探聽一下 孩子有否 靜俏俏地 離家外出購物就是了!

不管窗外是如何的境況,只要孩子在家,世界就不會塌下來!

十九年的日子,每當 伊德 有需要離家外出 超過半個小時,都會事前安排 兄姐們一人留在伊德家裡看護著 伊德媽;縱然,伊德媽 只是躺卧在床上 沒有自主性移動身體,絕對不會出現家居 跌倒意外;伊德 還是不安心,總是希望 老人家身旁有人相伴。

伊德 每一次外出回家,大姐 都會告訴給 伊德 知道 當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伊德媽 總是 張開一雙大眼睛,直到再次聽到 大門 打開的聲音,孩子 呼喚“我回來了”之後,老人家才會 安心閉上眼睛小睡片刻。

雖然 是如此的境況,伊德媽 還是在等孩子的門。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25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或者可以這麼的說,“兒女是福 還是 債”在 他們 出生的那天而言,總是一個 未知預期,直到 尋常百姓家 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之後,才會在那個瞬間回想從前在心裡盤算的“未知預期”來到當下是如何的抉擇。
在答案揭示的一刻,主導權已經不在 父母的手上,一切都取決於孩子們的意願;如此,就是當初 伊德媽 為何在 聽到 伊德 神態自若的對她說“不論 將來 我是否結婚,我也會跟妳 住在一起的!”就禁不住 流下了眼淚的原因;這並不是 伊德媽 就此確定 自己的孩子會不離不棄,而是在一個太平盛世的日子,老人家的身體還可以的年頭,孩子 在沒有多加考慮就從口裡說出如此動聽的話,這已經足夠了!
     其實,很多長者的 社交圈子裡,“父不父,子不子”的故事他們聽到太多了;早已經 不再要求 與 沒有寄望 自己的 兒女 在 將來的日子報答養育恩情;只要 兒女 不倒過來 向 老人家 苛索 就是功德無量了!
來到當下的境況,以一個 雙親不在的孩子目光去看芸芸眾生相,腦海裡 不經意的湧現出 那位躺在 護老院舍內的 長輩,心底裡確實有點兒酸乎乎的感覺。
含辛茹苦 養育孩子長大成人,自己 來到 晚年 人生最後一程路上,卻只能夠 隻影自憐,還可以說甚麼呢?

2002车 帶著 伊德媽 來到 現在棲身之處的時候,彼鄰 家庭的小女孩 還只是一個“滿月之身”;十多年來 伊德 在家裡 跟 伊德媽 每天都旁觀耳聽著 小女孩的成長;沒多久,小女孩 的弟弟出生了,兩姐弟 的稚氣與機靈 一直都 “緊緊地”伴隨著 伊德兩母子的生活。
兩姐弟從“ 托兒園”到“幼稚園”、從“小學到中學”的每一個階段,在大門打開風聲流動的境況裡,一對父母 是如何的 掏出財帛金銀 讓 兒女“取得”當下香港認定 一般孩子都應該擁有的 各式各樣“文憑”與“讚賞”,伊德 與 伊德媽 都清楚知道當中的前因與後果;就是驗証了 “李麗珊所”要在香港“養大”一個孩子,“四百萬”這個數字並不是“笑話”!
一個 家住 公共居邨的家庭,口袋裡如何可以掏出“四百萬”呢?
但是,環顧身邊所有人,都是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同一個模樣的大道上;如此,“荒謬”就變成了“常規”;我們 依循著 常規去生活,那會有問題呢?
一般 尋常百姓家 裡的孩子,是不會知道“錢是從何來的”;在“八達通”攻佔了 香港每一個人口袋的日子,孩子 一卡在手,甚麼東西都可以“嘟回家”,如此,又那會真正了解甚麼是“錢”呢?
我們的孩子 在“不知道錢從何而來”?又“不知道是是甚麼東西”?那麼要 孩子們 明白 父母 為了“賺錢養家”需要付出的心力是何等的要命?沒有可能!

或者,伊德 這個六十後的香港人,小時候就知道父母口袋裡的一分一毫從來都是得來不易,清楚體會到 自己的父母是何等的辛勞才能夠“養活”一家;有了這種深刻的回憶才會在長大成人之後擁有“回報親恩的心腸”。
說得 平白一點兒,就是“身教”!
縱然 在這個現實世界裡,並不是絕對可以肯定“種瓜得種,種豆得豆”;倘若,這些最根本應該要做的事情在父母的行為上也沒有身體力行展示在兒女眼前,那又有甚麼理據來盼望 兒女長大成人之後會“回報親恩”。
伊德 是幼子,故此,很多 家庭往事發生的時候還處於宇宙生成變化的孕育階段;需要 曾經見証事情發生始末的“當事人”重提舊事才可以得悉前因與後果。
讓 伊德 牢牢記取父母身教的事情 發生在1960年代初期,那時代 伊德爸 帶著一家七口子 窩居在 香港灣仔戰前唐樓的板間房,生活捉襟見肘;一對認識 伊德爸 膝下無兒的夫妻快要移居美國,向 伊德爸 提出領養 三哥的建議,好讓 他們能夠帶同三哥一起移居美國;建議的內容當然包含 給與 伊德爸 一筆可觀的生活費。
那時候,擺放在 伊德爸伊德媽眼前的生活 確實艱難;“腐乳撈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能夠減輕養育一個孩子的擔子,還可以得到“應急錢”來解決很多現實的難題,這些對於伊德爸而言,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結果,伊德爸 拒絕了!
從 伊德媽 憶述的內容裡,知道 伊德爸 是因為“骨肉親情”這個理由留住了三哥在身邊。
這麼樣子的一個 身教,對於 伊德 而言是絕對不會忘記的!
時光回到2014年的當下,從電視廣告看到如此的一段對白“我承諾四十歲人都會為孩子去學習新的知識我承諾永遠都會做孩子永遠的朋友
對白的人物是否可以倒轉過來呢?
“我承諾四十歲人都會為父母去學習照顧他們的技能我承諾永遠都會做父母永遠的朋友
我們可以這樣承諾嗎?

不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是,這一本難唸的經書內容是否真的不可以去修改呢?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24 負責人 與 聯絡人的分別

重病患者 跟 病床 的關係是密切不可分的。
“他們”的世界實質空間就是一張病床! 在一般的日常作息情況當中,“他們”沒有能力離開一個3X 6呎 的平方空間;甚至想轉側一個身子的姿勢也辦不到;如此的活著若然沒有可供相依的人守候在床邊,活著就是一種詛咒。
故此,數年之前開始思考“安樂死”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審視標準”來衡量 為自己生命 提出 安樂死 要求的人是否真有此需要!

患病 是一件 倒霉事!
患上了大病 或者 是不治之症 就是一件倒大霉的事!
倘若,患上了大病 或者 是不治之症 之後,被人遺忘於 病床上;這就是 病患者 最悲涼的境況。
伊德媽 在 過去了的十九年歲月裡,因為“大病”“小痛”需要 “住院”接受治療和檢查的日子,伊德 都會在病房 裡 看到 “病房孤兒”以不同形式的模樣 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沒有人會去過問 “病房孤兒”的“身世”;因為,每一段“身世”的內容都總是包含著“老生常談”的“愛惡憎鬥”、“家庭不和”,種種“前塵往事”總會在一個“病患”身上找到適當的時機拼湊出一個“社會福利署檔案編號”。
就是因為在 伊德媽 手術失敗之後需要長期住院接受治療 和 鍛練身體的第一年病房生活裡;看到太多“社會福利署檔案編號”躺在 病床上;每一個 編號 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只是,伊德 從來都不曾去“探聽”。
知道了,又如何呢?

但是,每一次 從病房接 伊德媽 回家的時候,倘若 清楚知道 同房 有孤兒病人,都會 留下 伊德媽 沒有用完的 紙尿片 和 盒裝紙巾 給 他們使用。
伊德 了解 伊德媽 是會希望 孩子 如此般的舉措對待身邊的人!因為,她 也知道 自己的孩子 同樣希望 別人會好好對待 自己的媽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如此!

這些“老氣”的說話,從小就知道;但是,卻沒有認真去理解其含意,一直以來都只是“鸚鵡學舌”的掛在嘴邊;到了 下定決心在 家裡照顧 伊德媽 晚年的歲月去圓 老人家 “心願”的時候,在大學人文學科遙距課程 的 學習當中,真正有系統地去 研習 中國哲學思想的過程裡,才徹悟從前 掛在嘴邊的 “人生道理”是需要一份“推己及人”的舉措才可以體會到箇中真諦!

就是因為 至親 的病患遭遇,讓書案上的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流露出一份迫切感覺;眼前的 伊德媽 已經踏上了人生最後一程的階段,“孝如何盡”“恩如何報”就是 孩子 心裡的鬱結。

坦白的說,在整個 遙距學位課程的歲月裡,經常都會從“眼見耳聞”的先賢哲理當中感到心有愧疚;還是有很多說話可以跟身邊的人表達得更好;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為身邊的人做得更好;只是,凡人軀體能夠承擔的有極限!

在 力不夠 ,財不足 的現實裡,沒能夠讓 伊德媽 生活得更好;就是 至親 跟 伊德 永別之後 孩子對自身的評價!

伊德 把 本來 屬於非物質的東西 聯繫 到 以物質來衡量的範疇內 ; 窮理盡義彷彿都可以從 財帛金錢的價量上去品評;如此的念頭 來到當下 倒有點兒感到 訝異!

伊德 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帶著 伊德媽 在 凡間俗世 相依共存的日子,也離不開要為 日用飲食而節用計較;而節用計較 的對象,全都是落在 伊德 身上。

一九九五年 九月 伊德媽 脫離“不穩定階段”轉送到 腦外科普通病房 繼續接受治療大約兩個星期之後;腦外科主任醫生 就給與伊德 一個 建議為 伊德媽 購買 適合長期卧床病人使用的“聚脂蛋白軟墊床褥”,以減低 伊德媽 因為長期卧床而出現“褥瘡”的機會。
就是從這一次醫生建議開始,“伊德媽 有需要的就去買回來”就是這十九年來 伊德 的持家標準。
落實這個 “持家標準”的方法,就是 伊德 需要節用計較每一天的生活費用。

從一九九五年五月開始一年半有多的住院日子裡,伊德媽 的住院費用都是由 長兄 承擔起來;而 伊德 這個幼弟 就負責老人家 個人衛生消耗品的供應“紙尿片”及其他 病房不會提供的消耗品。

這個“分工”安排在病房裡實施 所產生的影響是正面的。
因為,在公立醫院裡,是不會正式記錄 病人真正的“負責人”資料,而只會有“病人親屬”的聯絡人電話記錄;而“負責人”與“聯絡人”的身份差別 就在於“負責人”在一般的理解而言就是會為“病人”繳交費用;而“聯絡人”就只是接收消息與發放消息;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

一個意識清醒的病人,能夠打點自己的住院費用,也有能力去理解清楚自己的病情;故此,“負責人”與“聯絡人”的分別對他們而言並不重要。
當情況 落在 伊德媽 這麼樣子的病人身上,“負責人”與“聯絡人”的“分工”就有著實質上的需要。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23 老天爺並沒有打盹

從來 都不是鼓吹 “反宗教信仰”的人;在 伊德媽 接受腦部手術之前不是,目睹至親變成為植物人之後也不是;只是,形而上者 在四維空間裡的作為在於 伊德家 所造成的影響,怎麼的說也不可以歸納為“慈愛的恩寵”這一類別;故此,對於目下已經發生了的一切心存“質疑”就是人之常情,沒有必要“勉強”把 個體裝扮成為一個“天災人禍”也可以歸榮耀與“形而上者”的 至死忠心信徒;這太不像一個凡人了!

來到這個沒有了雙親的日子,有著千千萬萬個“無語問蒼天”的鬱結在心頭。

“尼采”這位 從頭到尾 把 宗教信仰 顛倒過來 去詮釋的人物,選擇了以“無神論”的立場 來 質欵 “凡人” 需要 “宗教信仰”只是因為“弱者的本能”。
面對 人生 種種不如意打擊接踵而來的日子,尼采 寄語 凡人 拉出那個 一直深藏心底的 “超強意志”來應對“難關與挫折”;把“形而上者”會來“拯救眾生”這個念頭扔在一旁,接受 現實就是如此般的境況,若然不願意“甘心認命”,那麼就要鼓起勇氣好好的活下去!
當下,再一次細意思量這些“豪情壯志”的說話,對於 尼采 有著更深一層的領悟!
這種“領悟”並不是那種“不是這樣子就必然是那樣子的兩極相對立”,而是 在 沒有辦法 理順諸般“凡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所帶來的“傷痛”蘊含著的是“人性的光明”;在 不能“自圓其說”種種不幸的遭遇還是可以看到 “形而上者”的慈愛;也沒有理由去 甘心接受 “死不了就是福樂”這種人生際遇最低程度的自我滿足;如此,就必然會出現“自力救濟”跟“神明祐護”的兩極鐘擺。
在感覺到 “神明”正在 打盹 的日子裡,“自力救濟”的呼喚必然會掩蓋了 “信仰大能”的盼望;直到 “自力救濟”的努力快要付諸流水的時候,仰望神明 救贖大能的 期盼又會再一次成為 生存的動力;如此 相互交替著的“分離”與“相聚”形式的 信仰生活;是摧毀多於造就人生!
十九年的日子對於伊德 這個生命體而言,造就不了堅實的信仰人;钽是 又沒有 徹底推倒 “形而上存在於宇宙裡”的盼望;夾在兩道牆壁中間的滋味,只能夠“打落門牙和血吞”!

以上種種闡述就是 伊德 決定 接 伊德媽 出院的時候,信仰在 心靈裡的境況。
這種境況 直到今天2014年 伊德媽 離開了的日子,也沒有多大改變!
伊德媽 還在身邊的日子,或許就是因為有著一種“顧忌”,不敢 坦然道出這份信仰旳矛盾 與 質疑;現在,人去留痕,最大的“顧忌”莫過於死 也 來臨了,在魂牽夢繫 已逝者的當下,拿掉了一張“信仰熱忱”的面具,清清楚楚地掏出十九年來對宗教信仰的 心存疑問 展示在眼前,心境是 孤單的,還有一點兒 悲涼的感覺!
這種 孤單 與 悲涼 的感覺,並不是那種“物極必反”的 從 滿有盼望 轉變成為 怨恨仇視;而是 因為 親身 經歷過 生命 就是真的可以如此般的“冷酷”與“無助”,縱然拼盡了所能也無法挽回!

“現實”。
這就是“現實”!
老天爺 並沒有在 “打盹”;而是 “現實”就是如此般的運作!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22 活在三維空間裡的伊德 與 伊德媽

在 很長的一段日子裡,都在努力去 尋找 “形而上者”、“神明”、“造物主”在於宇宙間種種作為的“準則”究竟是以甚麼東西來衡量?
是以“善惡道德”?
是以“物理特性”加上“化學反應”?
還是 根本就沒有甚麼“準則”,一切都只是偶然機遇的聚合與分離!
這個 難以解答的問題對於 伊德 而言 是有著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一生信仰的基礎就在於此;若不然 從前的一切都平白的浪費了;沒有能夠解釋清楚世界上為何 好人會受苦!如此 的無案可答,對於 硬性子的 伊德 而言,就是半生 信仰 的 無底洞。

曾經 用心理解 “形而上者”在各個不同 智者心目中的“形格與屬性”;得到了個 共通的交滙點,那就是如 海德格爾 所這的那樣子“在者在而無反倒而不在”。

“形而上者”本來就不是“人”。
但是 人 就習慣了 以 自身 能力所及的方法去理解“形而上者”;當中 最普及的方法見之於 不同的文化圈裡的,就是把 “形而上者”人格化。
當“形而上者”“神明”“造物主”都是跟 凡人 擁有相同的“善惡觀念”;也是 跟 凡人 擁有相同的思考模式;那麼,“形而上者”“神明”“造物主”的行為決斷就可以被 凡人 所預測了。
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 “人 神 互動關係”;人只需要以 自身的 思維模式 就可以 猜透 形而上者 的旨意;如此,“形而上者”“神明”“造物主”就不再讓人心感敬畏了!
只是,當下 凡塵眾生心目中的 “祂者”,並不是如此般的可以被輕易理解,還是千頭萬緒找不著邊際。
倘若,看了這麼多篇 伊德 喪母之後 的篇章 還不覺得“苦情味”太多再也受不了,還是想 再看多一些這位 右拉著媽媽的手,左手拖帶著空棺木在大街上緩慢步行十多年的人,今心心裡是如何的看待 信仰 這回事;那麼,就可以來一個“小結”。
那個從一九九五年五月就開始尋找的問題答案,永遠都不會找到的。
因為,伊德 用錯了方法;也選擇錯了 立場。

其實,在 去年的某個晚上,已經明白到 “凡人”在世間的第一身遭遇 裡產生出來的種種 情緒,就是 “凡人”不能夠理解 形而上者 的原因;如果,朋友心裡還是相信 形而上者的存存。

在閱讀 海德格爾  闡述 “在者在而無反倒而不在”的時候,說出了一個 “凡人”找不到 “形而上者”存在 的證據 是應該的,因為,“凡人”都用錯了方法;“凡人”都是以 “凡人”的認知與感觀來 去試述確認 “形而上者”的存在。
就在 “明明就是知道 其 存在 於某一個領域裡,但是卻始終找不著”!
原因,就是來“確認”存在與否的工具,“時間”。
“時間”就是“凡人”跟“形而上者”的鴻溝。

伊德媽 活到八十三歲辭世。
在人生最後的十九年以 一個植物人的身體活著;這說不上是“福氣”; 無情一點兒的說,是一種“生命的折磨”!只是,兒女的不離不棄 讓眼前這齣人生悲劇 看在 “觀眾”眼裡 帶點兒“難捨離離”的骨肉之情;但是,都不足以讓“當事人”找到 “形而上者”是如何的因由 在 當下的這個時空裡 留下這麼樣子的一個“印記”。
那就是活在 二維空間裡的螞蟻 沒有能力去理解在三維空間裡是存在著“人類”的情況;“凡人”活在三維空間裡 只有能力去理解四維空間的存在與運作,卻沒有能力去 驗証 五維空間 與 “凡人”的真正關係。
倘若,“凡人”心目當中的“靈魂”“形而上”“神明”“造物主”都是存在於 五維空間或更高維度空間裡,那麼,問題 或許就能夠“理順”出一個“凡人”沒有辦法去 打開 的 大門。
“問題”並不是沒有辦法找到答案,只是,“凡人”沒有這種“能力”!
沒有 方法 在 生命還在的日子裡 穿梭往來不同的維度空間
無法 理解的問題 找尋答案,就是“生命的限制”。

伊德 十九年來 以一個 小孩 的身份 所拖帶著的“棺木”裡隱藏著的,就是一個 沒有能力去 找到答案的“問題”。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21 形而上的迷思

曾經 在數年之前的網誌裡說過,在一般的家庭裡,老人家總是家庭的凝聚力,也是中心點;每逢時令節日,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會習以為常態的回到 老人家 的住處跟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共渡佳節。
直到 老人家 不在了,就會失去了那種 約定俗成的 凝聚力;沒有一個人能夠隨即 肩負上 維繫 家庭成員 之間諸般關係的聯繫點;如此般的情況隨著日子的流逝,一個月一次相聚變成為一年一次的拜訪,隨後家庭成員之間就會開始疏離。

明天 就是 中秋節,也是 伊德媽 離開了之後的第一個 中秋節日;心裡 確實是有點兒 寂然的感覺。
感覺到 “寂然”的並不是“節日”,而是因為 至親 不在了!

其實,從一九九五年 五月 伊德媽 開始長期住院生活開始,“節日”的意義 對於 伊德 而言 已經變得跟從前的不一樣了;現在回首,才明白到“人”就是那樣子的不濟事,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刻讓 眼前的一切消失於無形,認為 相對安穩的日子是會持續下去;驚覺到人去留空的時候,找不回來了!

第一個 在病房裡跟 伊德媽 渡過的就是一九九五年的農曆 端午節;那時候,伊德媽 還是處於 情況危殆的情況,需要倚賴 呼吸機維持生命;在 腦外科高度護理病房裡,是不會感覺到病房門外的世界正在迎接一個節日的來臨;因為,是病人家屬也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也好,是照顧病患的護理人員也好,大家心裡都明白到“不死就是莫大的恩賜”,在朝不保夕的日子裡,管不了 節日不節日的人為氣氛,撐過了今天的苦日子就是了!
也就是因為有了這麼樣子的一個“盪到谷底”的心理預期,病房門外的“節日氣氛”反倒過來讓 每天以病房為家的人感覺到不是味兒,打從心底裡 厭惡 每一張笑臉上期待節日來臨的面孔,因為 目下的一切都跟自己的遭遇不相稱。
或許,已經是到了哀傷過了所能夠承受的階段,才會把“情緒”強行套落到絕不相關的人身上,借此行為來嚐試找尋一個“現實與理想”的平衡點!
只是,在追尋這個“現實與理想”的平衡點過程當中,冷漠 就成為了 一件傷人的利器!
看不到 傷口的 傷害,總是終身不癒的!

有時候,認真去看 每一天在世間發生的“悲情故事”,“人禍天災”對尋常眾生所造成的傷害,當中所要彰顯的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呢?
是要証明 希臘神話故事裡所言的“人不能勝過神明”這種混蛋事情嗎?
倘若,形而上者 真的認為 有需要清楚劃分這種 人 神 之別,從而特顯出人的軟弱是絕對超越不了 伊甸園的籬笆;那麼,當初又為何要讓 凡人 知道有 分辨 善惡 的起源,並不想 凡人以永遠不死之身來經驗一切,學習一切;最終得以跟 那 形而上者 擁有同一的屬性與天地共存。
這麼的追求 太過狂傲嗎?
給與 凡人 有追求 知識的能力 ,更甚者還可以擁有一點點的智慧;但是卻又不讓 凡人 超越那度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鐵壁銅牆;這樣子的 形而上者 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或許,凡人 就是沒有這種能耐去面對蘊含在“實相”當中的真理!如此,才需要 形而上者來決定那些真理 凡人 可以掌握,那些卻不可以,只能夠透過 形而上者得到安慰!
如此的看凡人,不就是有著足夠的“無能為力”而需要 形而上者前來 救贖嗎?

這就是 伊德 在一九九五年 五月 看著 伊德媽 陷入重昏迷狀態的時候,對十多年的信仰打從心底裡走出來的“疑問”;這種對於形而上者的 態度絕對會讓很多人 巴不得 拉著 伊德 的衣襟 從頭到尾的 解說一次 形而上者的作為。
很多人曾經這樣的做過了!
始終 沒有人能夠為 形而上者 的作為 提出一個 “合乎人性”的說明;因為,祂 不是 人!
讓一個 老人家 變成為 植物人,這種事情如何彰顯 形而上者 的大能?
這就是 伊德 跟 那 形而上者 的 私人問題;這麼多年來 一直有人想站在 伊德 與 形而上者 之間擔當“和事佬”,只可惜 伊德 的 硬性子 在很長的一段日子裡 容不下 形而上者的 慈愛 只是讓人死不了!
兒時 宗教 訓言 說 天父的慈愛是 不會折斷 已經被壓傷了的蘆葦;這個教導放在 伊德 個人的經歷裡卻不然;一根已經被壓傷了的蘆葦是可以被再被壓傷多一次的,只是 不讓它斷掉了就可以!

其實,當 伊德 決定要帶 伊德媽 離開醫院回家休養的時候,打從心低裡就希望能夠一併把 信仰 的鬱結解決掉;只是,形而上者 從來都 自有其法,凡人觸不到 摸不透!
還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跟這個老問題糾纏下去,唯一跟從前不一樣的,就是那個形而上者 對 凡人說了這麼的一段說話“她我一直都知道;她所受的苦 我一直都知道;她受的苦已經夠多了;凡人,你就放開手,讓我帶她走吧!”

這個 “中秋節”,伊德媽 不在了!

“所有人”都需要去 適應 沒有了 伊德媽 為中心的 “時令節日”還是需要跟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去渡過!
那個人 仍然會常存心裡,卻要嚐試“不哀傷”!
到了真正不再 “哀傷”而只是心裡思念的時候,或許就有機會去了解 那個 形而上者 是如何的看待 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