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安主管錦囊 16 傳受之後就要演習
香港保安主管錦囊 16 傳受之後就要演習
大多數人都對演習“Drill”有一種不太好的認知,認為都是在事前安排好,是假的,故此對演習都不會太過認真看待。
另一方面,負責主導演習的人,為了避免在演習過程當中出現亂子,都會事前精挑細選“自己人”在演習中擔當主要的“演員”,以免真的出現“遺漏”被管理處批評。這有點兒跟“演習”的原本目的相背馳。
“演習”就是要從過程當中找出錯處,去檢討,去修正,避免在真的走霉運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陣腳大亂”。
所以保安主管們,應該經常去訓練你的團隊內每一位成員有足夠的“保安知識”去面對各式各樣的突發事件。
就以之前的章節提及“火警鐘啓動”作為演習題目為例子,在真的發生了的時候,控制室主任如何去調動人手去各個位置,保安主管如何監督整個過程,給與如何的指示控制室去聯絡甚麼人,這些都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及臨塲應變的能力。
並不是每一個人天生都有這種能力,故此就需要不斷的重複演習來累積應變能力;在演習當中出錯是正常的事情,故此保安主管們不應該對演習出錯的成員作出任何過於嚴肅的批評,只需要分享更恰當的方法;要明白倘若真的發生了突發事件,團隊內的每一位成員都應該是你的“扶手棍”。
這些演習不需要有管理處的人參與,要知道有管理處參與的演習,都是需要提交“事件報告”,而“事件報告”都必需要“完美”。所以真正用來提高下屬應變能力的演習,切記不要讓“管理處人員參與 ”,只需要讓他們知道保安部有定期去測試保安人員的應變能力就已經足夠。
要知道,保安團隊內的事無大小每天都會有人報告給“管理處”,真的不需要保安主管們去勞心;這些“報告”是對保安團隊好的也好,壞的也好,都會傳到每一個人的“智能手機裡”。
選擇一個不會太過忙碌的日子,安排好演習的時間之後,就跟你的控制室主任計劃一下演習的內容需要包含甚麼細節;要求控制室主任編寫一份演習大綱,最好就是挑選平日沒有太大機會去處理突發事件的成員去參與演習;目的就是要整個團隊內的成員都知道突發事件是不會只發生在“有經驗成員當值的日子”,老天爺最是喜歡跟沒有經驗的人開玩笑;愈是躲避去面對事件的人,事件就愈是尾隨在身後,等到你身邊無人幫忙的時候來一個“偷襲珍珠港”。要知道你愈是人強馬壯,壞事就愈是不會找你麻煩。
為每一個“隨機演習”做一個簡單的記錄;包括事件類別,參與人員,演習結果等等…,好讓在之後的編更安排裡有一個準則,不會安排有經驗及曾經參與過演習的成員在同一天休假,而只剩下沒有經驗的人在當天上班;這種單挑大樑的安排並不是有太多保安主管可以有能力承擔。
故此,奉勸各位保安主管,就算每月大更紙並不是你負責編排,也不可以不聞不問,要經常查閱未來一星期自己更份的“人手安排”,不要習慣“單挑大樑”,要跟負責編更的同僚相議;因為你的不發表意見就等於接受,當別人認為你接受了,就是你的責任了。
不要因為跟某一個人的私人問題,而斷絕了工作上的溝通;這是最差勁的表現。要明白,團隊內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心目當中想在工作崗位得到的東西,“各取所需”會讓每一個人走進不同的“人際關係圈子”裡尋求“有形”及“無形”的支援;而身為一名主管級人員,就是要接受所有這些已經存在的“小圈子”,把各個不同的“命運共同體”在一定程度上串聯起來,運用在不同的工作目標,以維持“盤”的日常的運作;這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主管人員。
演習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來了解不同“小圈子”成員對“盤”的熟悉程度及對突發處理事情的知識是否“恰如其分”。
一位保安主管,曾經在“消防火警鐘演習”的時候,在對講機提醒過所有保安員若然真的“響了鐘”,最近“消防系統信號房”的人就要用門匙打開“PANEL”房,走進去看清楚“LOCATION”,這樣就可以節省了很多時間,盡快可以安排到其他人到相關位置“確認信號”。(這個盤的消防系統並不是電腦化級別)
某天真的“響了鐘”,在對講機裡聽到有保安員不用保安控制室呼喚,就報告已經前往“PANEL”房途中,隨後更確認了“LOCATION”;如此,之前的“演習”成功了!更難能可貴的就是當“無煙無火”的訊息報告回保安控制室之後,就有保安員通知已經前往消防泵房查看消防泵有沒有運行;倘若是真火,消防車到場之後就會拖喉救火,倘若消防泵沒有運行就沒有水救火了。另一方面,確認是無煙無火之後,消防泵繼續運行就會“行乾泵”,時間久了消防泵就會“報銷”,所以需要人手關閉消防上水泵。之後就要檢查消防泵運行之後,水灌入喉管內的壓力需要釋放下來,若沒有解壓,大樓有可能出現消防喉壓力過大爆喉漏水。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盤”的“大廈管理系統”(BMS)都是電腦化的,只需要在滑鼠鍵按幾下就能夠確認事件的“LOCATION”;而是要盡快安排人員到“設施房”內去確認。故此,就需要經常的“演習訓示”來提醒遇到突發事件時的每一個“流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