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想一想這個古今版本的《楊修之死》,不其然的聯想到“官門深似海”這個道理。
曾幾何時,在學堂裡的教官多次提醒“小伙子們”要懂得“保障自己”,將來就算真的在工作惹上了天大的麻煩,極其量“離職”就是了,絕對不要糊裡糊塗以帶罪之身成為“階下囚”。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只是要“說到做到”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
當年,皇家香港警察的“正規編制”大約有二萬三千多人,從“上智”至“下愚”各式人種俱備。
在“愚笨上級”有一個“精明下屬”的時候,絕對是上級的“好運氣”;只要那個“精明下屬”懂得何時需要表現“愚笨”就是了!
若不然,在錯誤的時機“表現了聰明才智”,讓“上級”感覺到“不是味兒”,“好日子”就會結束。
紀律部隊 是尊崇“階級觀念”的,要在警隊有所作為,就需要接受“階級觀念”的權威性是凌駕於“個人才能”;要得到“重用”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還是需要“人事關係”的輔助,才可以在“官場”進退有據;這樣的“人事關係”平白的說,也就是“利益”;在共同利益的關係裡,“朝中有人好辦事”在中西方的“官場文化”裡是相通的。
“官場”就是由眾多不同立場的“利益共同體系”所組成,各自在一個已經設定了上限的“大餅”上爭奪盡可能多的份兒;有些日子要假裝慷慨拱手讓人,另一些日子卻要志在必得;至於如何能夠做到“捨而得回報”,“取而得和氣”,就是《官場秘笈》不與外傳的 易看難明 之處。
身處在一個“階級觀念極重”的皇家香港警察隊,上級 永遠都會有他們的上級,而下屬卻會有一個最低層的位置,置身於這個最低層位置當中,就需要時時刻刻“揣測上意”是如何的意願,以免“誤讀信息”,把本意要求以一顆棋子的身份來讓 外人 看到熱鬧場面的氣氛,錯認為自己就是劇中主角;結果,譜寫出另一個版本的《楊修之死》。
只是,王維基 的積極主動,就剛好是一個 楊修之死 的翻版!
這一個合理的預期,讓當事人看不懂“改朝換代”之後的官場文化已經跟當年不一樣了。
又或者,當年接受了邀請就只是一個“陪嫁婢女”的角式;這個本來還屬於美麗的誤會卻讓所有人都願意跟隨著去做同一美夢。
在《三國演義》裡,楊修選擇歸屬於 曹植的門下,滿意為 曹操 較喜歡曹植,天下早晚也會置於曹植的掌中;故此,把一身的材幹全無保留的以曹植謀臣的身份盡顯於曹操眼前;沒有想到 曹操 的深謀遠慮 背後,卻有一種強烈的“忌材”心態,認為 鋒芒太露 的 陽修 將來或許會成為威脅 魏國基業的大患。
結果,曹操 以:「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的罪名斬殺了楊修;曹植 亦從此失寵於曹操。
王維基 是否 楊修的翻版?
他 是否 鋒芒太露?
這些…不敢說!
但是,他 錯算了官場 就明明可見!
或者,古往今來,恃才傲物 都是 有能力者的大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