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在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一次思想爆發潮,也就是後人所稱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找著了這個機會“各自表述”了自身 跟 天下 的價值觀念;希望能夠在 無限的機會當中找到一個“獨尊”的地位;而“獨尊”的“意思”,在當時而言,就是得到“國 君”的“肯定”,一躍而成為“國”之精神所在!
秦國
的“法家”衍生“法、術、勢”政治手段,鍛鍊出一個“統一天下”的中國第一皇朝。
漢代
的 董仲舒 改造了“儒家”的“樸素禮教治國”,滲入了“陰陽五行”的“命定論”,讓“哲學思想”變成為維護中央集權皇朝穩定的“政治工具”!
這樣一個“哲學思想”建構出來的“歷史圖象”應該如何去評價呢?
是“歷史人物”利用了“哲學道德禮教”來建構“鴻圖大志”?還是“歷史”自己選擇了合適的人物來“實現自我”?
這樣的說,就恰似是給與了“歷史”一種“生命”;這有點不妥當!
“歷史”本身是沒有生命的!
所謂“活的歷史”只是
人們 借用了自身的思想與情感來 解讀 每一項歷史記錄之後,把“散落”在不同時空裡的“故事”串聯起來之後,所給與的“價值”得到“同時代”及“後世”的認同所產生出來的共鳴。
這種“共鳴”讓很多“事情”轉瞬間變得“活靈活現”,彷彿真的擁有了“生命”,在其依存的時空裡不斷向“他者”訴說“自身的意義”。
每一個人生存在世間,都有創造出“一段歷史”;這麼樣子的“一段歷史”能否得到“同時代”及“後世”的認同而產生出“共鳴”,就是在乎於“同時代”及“後世”的普遍價值觀念是否給與這“一段歷史”被記錄及留存下來的理由。
也就是說“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念”在“挑選”甚麼樣子的一種“故事”能夠變成為“歷史”。
或者,所牽連的人數越多,能夠變成為“歷史”的機會就越大!
“古羅馬共和時期”的沒落貴族之後
凱撒,本來就只是一個 依靠 名門望族名聲 以“借貸度日”的“投機者”;他 的故事 跟數以萬計 同時代的 羅馬 “沒落貴族之後”沒有甚麼大分別;但是,凱撒 卻順著
時代的變遷把自身的“故事”介紹給同時代的世界知道 像他這麼樣子的一個“羅馬沒落貴族”也可以憑借個人的“權謀”一躍成為“羅馬世界”的真正主人;縱然 只是曇花一現!卻成全了他的外甥
渥大維 建構羅馬帝國的千秋大業!
從 凱撒
的歷史裡,後人可以看到 一個擁有 遠大志向的 窮貴族,是如何借助於 他人的 財力與權勢 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可以說屬於人類歷史裡其中一段“代表作”!
香港
是從眾多的“歷史大事”當中 被強行帶到“世界歷史舞台”上的 小都市!
今天,生活在“後佔中時代”裡的香港人,不論是“保守”還是“激進”的心態,都清楚看到了一個“歷史示範”政府是可以如何去處理“政治爛攤子”!
曾經嚐試積極控制及阻止“不合法示威”失敗之後,是可以“甚麼也不積極參與”,只讓社會自行去決定“事態發展”原來是更好的一個選擇!在整個“過渡期”當中,只需要維持社會在一個最低限度的有效運作就可以了!
相信,這也可以被“後人”歸納為一段“香港歷史”的“代表作”!
在這段“香港歷史代表作”當中,嚐試
在 香港政治百家爭鳴的日子裡 爭取更多“實現自我空間”的“團體”和“組織”,不論他們是否願意去承認在這次“運動”的結果是“失敗告終”,他們也得到了“寶貴經驗”;就是“無論志向是如何的崇高”也需要跟“政治現實”妥協!
每一個人都可以去修讀“政治”這一門課;但是,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真正明白“政治”這一門課
真正所教授的 就是如何去“妥協”來換取“自身”最大的利益!
董仲舒
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 如何 跟 政治現實妥協,才能夠把一個經過自己改造的 儒家思想 帶進 漢代政治體制;讓 儒家 從百家思想當中脫穎而出!
凱撒
在取得了 羅馬共和真正權力擁有者之後,再也沒有耐性跟 傳統政治圈子以妥協來達成自己的“凱撒夢”;結果遇刺身亡。
凱撒的遭遇
讓 渥大維 變得更加聰明;懂得以 不同的利益 跟 元老院 及 羅馬公民進行“妥協交易”來建立“帝制時代”的“羅馬帝國”。
2014年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以一個“沒有能力維持香港治安與法制”的“指控”作為“妥協”的籌碼來換取“相對和平的清場行動”以結束“佔中運動”!
這些都是“政治妥協”的好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